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就是那个全国一卷的语文作文若写齐桓公的话应该从哪方面写呢,比如可以写他善于招纳贤才切用人不疑吗?

2020高考全国一卷作文(管仲,齐桓公与鲍叔)我写的标题是以文化之鉴,兴社会之邦,是不是写偏题了?

不要担心。就算偏点也没关系,首先字迹要工整,不写错别字,内容有思想,积极向上,应该也能得很多分,其次高考录取率很高的,不要考虑很多。

公认最难的全国一卷作文,应该怎样写?

2020年的高考已经顺利结束,虽然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全国高考延缓,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广大的考生。这次高考的一个热点话题就是全国一卷的作文题题型比较难,也比较偏,题目是“对齐桓公,管仲,鲍叔哪个感触最深”。很显然此题是一道历史题,对于一些熟悉历史的考生来说应该不难,但是对于还有很多考生来说,这道题属于比较冷门的题目,那么作为公认最难的全国一卷作文该怎么写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此历史事件的背景,人物关系,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当时社会动乱,战乱四起,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史学家司马迁曾经说过:“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经过各诸侯地方政权的互相兼并,最终有了五个比较大的诸侯国:“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而齐桓公正是五个诸侯国中的霸主。

既然要做春秋的霸主,想称霸天下那么必然就得重用人才,知人而善用,因此,齐桓公在位期间,大胆启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而鲍叔,作为管仲的好友,看中了管仲的能力,毅然退位让贤,将相位留给了管仲。

其次,在了解了当时的背景,以及三人的人物关系之后,接着引入重点,三人哪个对你的感触最深

在我看来这三人都有自己的很显著的优点,比如齐桓公的知人而善用,管仲的强大管理能力,鲍叔的胸怀宽广,主动让贤。不过,对我来说,感触最深的是齐桓公,作为一国之君,齐桓公就类似我们当今社会的CEO,他的主导引向是最重要的,没有一个知人而善用的国君,即便管仲鲍叔再有能耐,再有本事也无用武之地,在古代,忠臣良相受到昏君奸臣打压迫害壮志未酬的不在少数,但是作为齐国国君齐桓公却做到了,他选贤任能,知人善用,励志推行改革,使得齐国迅速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为自己能成为春秋五国之中的霸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齐桓公强就强在他的知人而善用方面。

最后,总结,在齐桓公,管仲,鲍叔共同努力下,齐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在齐桓公这个CEO的带领下,能臣管仲,鲍叔紧密配合,在他们三人的努力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综上所述,全国一卷作文题,说难并不难,只要按照开始阐明当时的社会背景,三人的人物关系网,其次,对三人优缺点做一个简述,重点描述你心目中感触最深的那一位,最后,做一个总结,三人的努力成果,一篇完整的一卷作文便水到渠成。

本文作者:唯恋无名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全国卷1的三个人物,你感觉重点写谁比较稳?

作为高中生,对于作文题中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应该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题目也稍微介绍了发生在三个历史人物。而且通过三年的作文训练,大家写这类题目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先看看今年全国卷一的作文。


首先看齐桓公,齐桓公在成为国君之前,和管仲可谓水火不容,而且管仲还射中过他的衣带钩。但是在成为国君之后,他听取了鲍叔的意见,重用管仲,最后成为了在春秋时期首次称霸的国君。

齐桓公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和他的胸怀,对人才的重视都是密不可分的。最重要的是他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不计较管仲之前的无礼,不计个人恩怨。这样的国君本身就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因此写起来也得心应手,不会太难。

其次看鲍叔,鲍叔与管仲辅佐的是不同的储君,当小白成为国君之后,鲍叔却主动让贤,告诉齐桓公,要想取得霸王之业,就一定要用管仲。这份胸怀,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鲍叔知道管仲是治国的人才,因此将其推荐给齐桓公,让管仲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如果说管仲是千里马,那鲍叔就是伯乐了。

鲍叔的事迹,也有很多值得写的地方,连太史公司马迁也称赞鲍叔,天下夸赞管仲才能的人不多,但是大家都说鲍叔善于发现人才。由此可见,鲍叔在古代人的心中,其主动让贤的美德,可谓有口皆碑。因此,从让贤、为国家推荐人才、善于发现人才等角度。

最后看管仲,管仲是一名很有才能的人,他主要的成就是帮助齐桓公管理得非常出色,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也让齐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之一。

但是这篇作文题写管仲的难度会比较高。大家试想一下,写人的才能,跟写人的胸怀气度、善于发现人才、不计个人恩怨等美德相比,显然写美德更容易写,写起来也更有的放矢。另外,美德更能打动人,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

一番对比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全国Ⅰ卷作文题中的3个历史人物中,齐桓公和鲍叔比较容易写,管仲最难写。我觉得齐恒公最是稳妥。

2020高考全国一卷作文怎么写

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哪个感触最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作为全国一卷作文题目,是最有趣的吗?

今年的题目异常新颖,没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人或许根本不知道从何下笔,我们接这个题目来看看其中的主人公之一,管仲先生的谋略。

管仲的第一笔投资:管鲍之交

管仲年轻时家道中落,生活艰苦,但是,他却结交了鲍叔牙这位有钱人。绝大多数有钱人,不会去搭理穷人,而鲍叔牙就是个特别的存在。

在出仕之前,他们曾一起经商,管仲占大头而鲍叔牙所得很少。当别人背后议论管仲无耻时,鲍叔牙不但不计较,反而帮管仲向他人澄清是自己心甘情愿。

管仲临阵脱逃,被别人讥笑为贪生怕死之徒,鲍叔牙又说管仲是为了尽孝。

管仲总是将事情办砸,给鲍叔牙招惹了不少麻烦,众人皆认为他是无能之辈,鲍叔牙却不以为然。

既然管仲是鲍叔牙的累赘,那为何鲍叔牙会与他成为至交呢?

一、鲍叔牙爱才而不贪财


管仲病危时,齐桓公想任命鲍叔牙为国相,但是管仲却表示反对。他认为鲍叔牙为人廉洁,又看不起那些庸人。

从这番话中,我们可以推断,鲍叔牙愿意结交有才而非有财之人。管仲用自己的才华征服了鲍叔牙,鲍叔牙便死心塌地地维护管仲。

二、管仲用自己的无能成就鲍叔牙的美名

管仲常对外人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管仲在与鲍叔牙的交往中,深知其不爱财,但很爱惜自己的名声。如果管仲在当时,就表现得像辅佐齐桓公那样游刃有余,鲍叔牙哪里会有胸怀若谷、知人善用这样的后世之名呢?

就好比,萧何、王翦等人都曾经不惜毁坏自己的清誉,虽然主要是为了自保,但不也反衬出刘邦、秦始皇的宽阔胸襟吗?

因此,管仲和鲍叔牙交好,表面是鲍叔牙厚遇管仲,实则是两人各取所需。管仲为财为仕途,而鲍叔牙为名。

管仲的第二笔投资: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齐僖公有三个儿子,老大太子诸儿,老二公子纠,老三公子小白(齐桓公)。齐僖公为两个庶子物色了几位辅臣。其中,管仲和召忽辅佐公子纠,而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

鲍叔牙认为知子莫如父,知臣莫若君,齐僖公让自己辅佐老三,实际上就是认为自己无能,一怒之下,便不想干了。召忽认可他的观点,愿意帮他向僖公求情。

不过,管仲却竭力劝说鲍叔牙辅佐小白。他认为,太子骄奢淫逸,早晚要出事,国人厌恶公子纠母亲,反而同情早年丧母的小白,小白志向远大而公子纠目光短浅。

召忽坚持臣当为君死,而管仲则认为臣当死社稷。鲍叔牙看着他俩,很是迷惑:“我咋办?”管仲说:“尽心尽力辅佐小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于是,鲍叔牙终于同意出仕,辅佐公子小白。

那么,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一、管仲早就认为公子小白奇货可居

管仲认为三位公子中,小白极有可能笑到最后,而且小白继位更有利于齐国发展,因此,他希望好朋友鲍叔牙能辅佐小白,并且取得其信任。

二、分散投资

太子诸儿行为不端,与亲妹妹文姜早已苟合。据此,管仲认为他将来干不长久。太子如果被杀,那么储君候选人就剩下公子纠和小白。

他俩谁笑到最后还是个未知数,如果公子纠继位,那么管仲平安无事;但是,一旦小白继位,自己将大难临头,好一点长期流亡在外,差一点将遭到杀身之祸。

那么,如果鲍叔牙成为小白的得力助手,并有机会左右其想法,那么管仲还有机会翻盘。

简而言之,管仲竭力劝鲍叔牙侍奉公子小白,就好比是做投资,如果将所有的钱放在一个篮子里,那么只有50%的赢面。但是,如果将钱分散投资到两个篮子,那么就稳操胜券了。

管仲的第三笔投资:箭射偏了

齐襄公即位后,多年后与文姜相见,旧情复燃,并狠心杀害妹夫鲁桓公,之后又杀害郑国国君。管仲与鲍叔牙皆认为齐国祸乱将至,便带着各自的主子到其他诸侯那里避难。


不久,齐襄公果因言而无信,死于齐国大夫之手。公孙无知自立未久又被杀害,齐国内政动荡,此时公子纠和小白成为国君候选人。

鲁庄公打听到公子小白早就离开莒国后,十分焦急,立刻发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并要求一定要赶在小白之前抵达齐都临淄。

这时,管仲自告奋勇,埋伏在莒国通往齐国的必经之路,准备截杀公子小白。不久,公子小白便出现在他的视野里,管仲一箭射去,公子小白应声倒下。管仲说小白已死,便带着伏兵回去了。

管仲这一箭只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勾上,公子小白故意装死躲过一劫。鲁庄公闻讯,以为齐国国君之位板上钉钉,于是便放慢了行程。车队还没到达临淄,小白已经即位,是为齐桓公。

管仲表面上看似为了公子纠而截杀小白,实质又如何呢?

如果不是管仲自告奋勇截杀小白,鲁庄公派出的杀手能放过小白吗?

如果管仲这一箭没有射偏,这世上会有齐桓公吗?

如果没有管仲截杀小白这出戏,鲁庄公怎么会放慢行军速度?

管仲的回报

之后,双方开战,齐国获胜,鲁国杀了公子纠以自保,召忽果然以死明志,管仲则以刺杀齐桓公之罪被齐国点名要回。

管仲知道是鲍叔牙之计,便央求马夫快马加鞭赶去齐国,囚车才跨过齐国边境,鲍叔牙便将其释放,并举荐给齐桓公。

齐桓公与管仲交谈后,发现其果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便不计前嫌,拜他为相。

管仲也不负齐桓公所望,推出富国强兵之策。在他的建议下,齐桓公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结语:

就如鲍叔牙所言,仅凭他和齐桓公,不可能称霸诸侯,必须得到管仲的辅佐才行。但是,他们不知道,管仲为了这一天,谋划了许久。

管仲用自己的恶成就鲍叔牙的美名,两人因此成为生死之交,而鲍叔牙的家庭背景使得两人有了出仕的机会。

管仲认为齐襄公干不长久,便竭力劝说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自己辅佐公子纠。这种分散投资方式十分高明,因为将来无论花落谁家,管仲将稳操胜券。

公子纠和小白争夺国君之位时,管仲自告奋勇行刺公子小白,然而,一支射偏的箭却迷惑了鲁庄公,成功地将小白送上了国家宝座。

鲍叔牙以惩罚刺客之名,顺利将管仲接回齐国。

管仲为何拜相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其实,这才是他的庐山真面目啊

以历史人物为作文题目,这样能让学子以后不会再局限于注重其他的一些方面,比如说文言文阅读理解死记硬背古诗词,而是会去着重熟读史书,以史为鉴,可知兴衰,读书,可润心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