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正文

把课堂交给学生的课堂教学是那种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什么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其中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


拓展资料: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最先将模式一词引入到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人,当推美国的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概念获得模式和先行组织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论依据则是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理智与情感活动在认知中的统一。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 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所有老师都努力去探索的。有的教师的实践是成功的,效果是显著的,这是主流,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 但是,我们同时还必须承认,成功者不是很多。即使是成功的教师也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还不能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归结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课堂的时间分配上,仍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偏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偏少的现象。 (二)在课

浅谈常用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及其优缺点和功能

传统的三种课堂教学模式分别为:讲授式、启发式和讨论式。

每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点,当然也有缺点。所以一个成熟的老师,不会把某一种模式奉为宝典,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可行方法。

讲授式即传统的教师授课讲解的形式,特点是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受众,一般是老师上课将课本上的知识点教授给学生,然后根据习题和试卷的完成效果来检测教学成果。优点是教师占主导,能够把握课程进度,积极正面的引导学生。缺点是“一言堂”,学生主体位置偏移,课堂质量也与老师的个人能力关联性太大。

启发式教学是指老师以谈话、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特点是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优点是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缺点是不容易掌握,很多人都流于形式,达不到真正目的。

普通的课堂

讨论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问题,独立钻研,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学习方法。特点是教师退出主导位置,以分组或全班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求证答案。优点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交流意见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缺点是课堂纪律不好控制。

讨论式教学

这三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很普遍,但随着全球教育的改革兴起,创新教学、智慧教学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各种科技产品走进课堂,打造一间现代化智慧教室,实践智慧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是空谈。

以解决老师备课难问题的科技产品联想备授课5.0为例,它具有海量的教学资源,无论是哪个年级、出版社的教材都能找到对应的课件、教案、学案、试题、试卷、素材等等,大大提高了老师的备课效率。此外,它还搭载了电子白板功能,在传统课堂上,老师总是会碰上数学图表、公式不好具象化,物理、化学实验不好演示等问题,有了电子白板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丰富的网络画板资源支持对函数运算、平面几何、统计等数学知识进行具象化的直观演示,还有物理化学实验的动画演示等内容,让课堂更生动丰富。

联想备授课5.0

在教室里,联想备授课5.0搭配上配套的联想智慧教育大屏,还可以实现智能书写的功能,而且还能提供粉笔、钢笔、记号笔等不同的书写效果,还有十二种画笔颜色可选,汉字手绘内容可以智能转写为楷书,方便学生观看学习。与以往粉笔书写的方式相比,电子白板不仅更卫生健康,而且录制微课的功能方便了老师回顾,也利于学生反复观看学习,更符合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要求。

联想备授课5.0

在数字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有所变化。智慧教学有当下新兴科学技术做支撑,将科技与课堂融合在一起,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相信未来一定会成为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方向。

数学课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

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角色,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大胆表现,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一个广大教师正在探究的问题,也是新课堂模式教学中特别强调的一面。当前,我校已经进行了一些新课堂模式教学的尝试,效果很好。就我个人教学的经验,我觉得首先要做好以下两点。 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 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预习,去探索思考,去讨论交流,去自主练习。坦率地说,笔者以前的课堂教学,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激情洋溢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

常用教学模式有哪些

常用的教学模式:

1

第一种“高结构/高控制”的课堂,也是我们目前最常见的课堂。教师精心备课,教案设计逻辑严密、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教学目标清晰明确,而且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按其教案,精准精细,一步不差地引导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思路与步骤,推进落实,这种课堂,严谨细密、滴水不漏, 每个时间节点都由教师严格掌控把握,很少有打岔及个体化的生成,不容有“浪费时间”的试错与“胡思乱想”,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完成或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这一类课堂,对己有知识、结果性知识的理解掌握,对达成每一个可量化的、以知识点为基础学习元素的预设教学目标是最有效的,是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对己有知识以短期记忆与理解为重点的教学,是最能出成果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及想象创新力培养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2

第二类课堂是“高结构/低控制”。这种课堂,虽然有精心设计、完整严密的教案与流程结构,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拿捏把控”的严谨度却大大下降了,而学生的参与自主度大为提高,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对话分享争辩成为这一课堂学习的常态,个性化的试错与生成也是这一课堂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知识构建要素。这种模式会让教师与学生作为学习双主体的功能得到更平衡、更有效的联结与融合,会使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个体认知的真实体验成为深度学习的最重要基础。没有教师的“低控制”,就不会有学生在课堂上的“高参与度”。

3

第三种课堂,是“低结构/高控制”的课堂,与第二种类型截然相反,教师对课堂结构与流程的设计是开放包容、主题式的。整堂课的流程结构是一个框架式的,主题项目引领,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不断有生成性内容、创意的开放课堂。在这类课堂中,由于没有严谨细密的教学设计流程,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探究空间,教师的掌控把握反而变得更重要了。在一个灵动宽松、给予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空间的课堂,虽然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与参与度更少束缚,但为了实现和达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这一类课堂中,需要发挥很大的掌控主导作用,否则,课堂很可能成为低效杂乱的“一盘散沙”。

4

第四类是“低结构/低控制”的课堂,既无严谨缜密的设计和结构,也无教师的主导掌控,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了“隐性人”,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内容、路径,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整合学习资源、寻找学习伙体、研究学习方法,读书、实验、梳理、反思、总结、呈现……这一类课堂,是不少创新型项目式学习过程的最好平台。这类课堂,是培养孩子自主创新力与探索实践力、建构过程性知识的最好载体。但“低结构/低控制”并不是”无结构/无控制”,而是教师的作用与功能由“显性”变“隐性”,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为凸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让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主体能力更好地生成与发展。

总之,这四类课堂,各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前两类课堂对己有结果性知识的学习及标准化考试有着“高效”的功能,而后两类课堂,则对培养孩子的学习素养、想象创新、探究实践,生成构建新知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同的课堂结构其实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平台

不同的课堂结构其实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平台。这四类课堂,在我们的教学中各有其价值功能及局限,如何在教学中的不同时空、范围、语境、条件下用好这四种不同课堂模式,让其“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原本分而不同的四种模式,能够融会贯通,上升为第五种能在不同学习场景中转化自如,兼有四种模式长处优点的新课堂。这也是西外和三亚国际学校这段时间正在努力探索的“智慧课堂”。

西外的行走课程实际上也是四种课堂模式深度融合的第五种课堂的实验探索。行走课程一开始的整体设计,缜密计划,踩点探路,细节安排(高结构/高控制);师生共同按顶层设计行程,搜集资料,形成课题,制订项目课题研究框架(高结构/低控制);在路上,会有很多生成的“偶遇”及“特殊”,各种惊喜意外,但师生只能在统一的指挥、调度、安排下活动 (低结构/高控制);路上及回来后,师生的感悟收获成果,用各种形式展示呈现(低结构/低控制);在西外四类课堂融为一体的行走课程中,有学科知识、有课题研究、有社会调查、有帮困支教、有环境改造、有意志品格磨炼、也有情感人文关怀、有个人体验、也有集体分享。这就是学生核心素养能生成的真实教育场景,也是第五类课堂生成的探索过程!

西外的中英文经典阅读与创意写作课程,也是在十五年一贯制的教学生态下,融合四种课堂模式的“第五元素”,在阅读的内容选择设计上,中英文课程组的骨干教师们头脑风暴、试读反思、筛选推荐,形成了一个和其他学科跨界融合,相辅相成的有西外风格的经典阅读体系(高结构/高控制);但是在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习体的学情变化,遵循“阅而优则演,阅而优则写,阅而优则创”的规律,鼓励师生以戏剧、演讲、辩论、绘本、歌词创作、相声段子、唱诗、有声书甚至微信、直播等各种形式展示交流阅读收获(高结构/低控制);甚至我们打破了传统教育设计中的图书馆的概念,将整个校园空间铺设成立体流动的生态课堂。在诸如“文字窗、竹欣阁、柏拉图之角、苏菲的世界、奕盘、音乐港、云教室、约翰的小屋、一米阳光、观星台、大观涂鸦室、百老汇”等极诗意的文化空间内,神秘的“书篮”,俯仰坐立之间的“书架”,流动的“书车”,溢满阳光和咖啡香的“书亭”,还有如魔法屋一样的神秘BOX,这一切让西外校园内的自然与文化空间交相融和(低结构/高控制),成为了一所厚重亦不失灵动的“书舍”,给师生更多自主阅读的空间和“留白”发呆的意识流时间(低结构/低控制),以“沙龙”的方式促进各个学段的师生、家校的跨界交流,让阅读和创写变成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最重要的人生底色和真实的幸福。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