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云南曼飞龙塔的形状和结构有哪些特点?

曼飞龙塔吸收了哪个地区的建筑风格

曼飞龙塔吸收了东南亚地区的建筑风格。

曼飞龙塔,位于云南省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寨的后山顶上,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组合而成,宛如一丛春笋破土而出,故傣语称为“塔糯”(笋塔),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的群塔。已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它通体洁白如雪,又称"白塔”。

曼飞龙塔,主塔高16.29米,周围由8个边塔环绕联成母子塔群。外观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参差有致,塔群造型优美,风格别致。 塔为砖石结构,塔基为八角形须弥座,座上最外圈为8个佛龛,龛内供佛像,中圈为8座小塔,分列8角,环拥主塔。

一座母塔,8座子塔,乍看起来很像是一丛刚劲挺拔的大竹,又像是拔地而起的粗壮竹笋,雄伟壮观。每座小塔塔座里都有一个佛龛,佛龛里有一尊佛雕和一个佛像,佛龛上还有泥塑的凤凰,凌空飞翔,门口是两条泥塑的大龙。

八角亭曼飞龙塔是哪个地区的建筑风格

八角亭曼飞龙塔是云南省的建筑风格。

曼飞龙塔位于云南省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寨的后山顶上,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组合而成,宛如一丛春笋破土而出,故傣语称为“塔糯”(笋塔),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的群塔。已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它通体洁白如雪,又称"白塔”。

主要景点

曼飞龙塔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县大劲笼的曼飞龙后山上,曼飞龙塔距景洪城约60公里,在景洪城的西南方向。

曼飞龙塔从曼飞龙寨边跨过小河,便是200余级石阶,左边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右边是葱葱郁郁的橡胶树林,塔群建在山顶,共9座,塔基呈多瓣形的梅花状,周长42.6米。其中主塔高16.29米,四周环抱着8个小塔,分布8角,每座小塔高9.1米,塔身为多层葫芦形。

一座母塔,8座子塔,乍看起来很像是一丛刚劲挺拔的大竹,又像是拔地而起的粗壮竹笋,雄伟壮观。每座小塔塔座里都有一个佛龛,佛龛里有一尊佛雕和一个佛像,佛龛上还有泥塑的凤凰,凌空飞翔,门口是两条泥塑的大龙。

8个金色小塔顶上,每座挂有一具铜佛标,母塔尖上还有铜质的“天笛”,山风吹来发现叮叮当当的响声。塔上各种各样的彩绘、雕塑、秀丽优美。

云南缅寺塔的构造是怎样的?

西双版纳,号称“孔雀之乡”,除了这里到处都有孔雀外,还因为她本身就美得像一只孔雀。傣族人民以前把孔雀当作图腾崇拜,认为孔雀是他们的祖先,这也是得名的一个原因。西双版纳景色迷人,那里有热带原始森林的迷人风光,有犀鸟和野象之类的珍禽异兽,有傣乡情趣的竹楼和竹楼里质朴的主人,有纯真古老的习俗和多采多姿的节日。西双版纳的风景、情趣和习俗,除去原始森林和野象之外,几乎全都集中在色彩斑澜的“缅寺”和缅寺塔上。

在西双版纳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寨必有寺”,“有寺必有塔”。高高的佛塔,往往是一个寨子所在的标记,就像一颗颗镶嵌在这“孔雀之乡”的明珠那样惹人注目。

缅寺塔多为圆形或多角形,其低伏的塔身,高耸俊秀的塔刹,显得绰约多姿,与喇嘛塔粗犷庞大相较,虽为同宗,但风格迥异。在众多的缅寺塔中,最具盛名的塔是“曼飞龙塔”。它坐落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大勐龙,因其塔身洁白,位于曼飞龙后山上而得名。它和汉族、藏族地区的佛塔不大一样,既不是楼阁式,也不是密檐式,而是由9个塔组合而成的一种变异金刚宝座式塔。整个塔群有一个1米多高的基座——须弥座,座上最外圈为8个佛龛,佛龛后面是8个小塔,正中心则是一个大塔。大塔高16.3米,小塔高8.28米。8个小塔簇拥着大塔,如众星拱月,百鸟朝凤,使大塔显得更加崇高,小塔则显得井然有序。每座塔都是下大上小,像是串起来的大小不同的一串珍珠。塔顶最高处,是尖尖的塔刹,由覆钵、相轮、日月板等组成,全部镶金。9个塔刹闪闪发光,刺向蓝天,远远看去,既像是傣戏中国王的王冠,又像是一簇破土而出的仙笋。怪不得傣族人民称呼它为“塔诺”。“诺”在傣语中是竹笋的意思,这称呼是十分贴切恰当的。

据考证,曼飞龙塔建于傣历565年,也就是南宋嘉泰四年(1204),距今已700多年了。全塔为砖砌、实心,外表涂了一层特制的植物胶拌和着的砂浆,牢固异常。塔身上还有各种精美的浮雕、塑饰和彩画,佛龛内过去还供有佛像。负责建塔的设计师是三个印度僧人,主持建造人是大勐龙人古巴南批。它的建筑形式,参考了东南亚国家流行的小乘教佛塔的建筑形式,又结合当地的建筑传统。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再加上造型优美、颜色洁白的塔身,以及尖尖的金色塔刹,衬映着蓝天,配以碧绿浓郁的椰树,更觉分外皎洁、和谐。它优美的艺术造型,是我国多民族的建筑艺术中,绽开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傣族人民原来是不信佛教而信仰原始多神教的,至今还普遍存在着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影响。1000多年前,在统治阶级的倡导和支持下,佛教的一支小乘佛教从印度经缅甸、泰国传入我国。在长期的发展中,小乘佛教同当地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渗透到人民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中,延续至今。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几乎每村有一座佛寺,大村寨还有两三座的。傣族人一生都同佛教分不开。

在西双版纳呆上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许多傣家节日都与缅寺和缅寺塔有关,其中独具风情的,恐怕要算“赕帕”和“赕塔”了。所谓“赕帕”,是小男孩的节日。在西双版纳傣族里,每年新历二月间都要进行“赕帕”仪式。“帕”傣语为和尚,“赕”傣语为奉献,“赕帕”就是把儿子奉献到庙里当和尚。这仪式相当讲究,家里人要用轿子把七八岁大小的儿子送去履行出家手续,这是傣族人的传统习惯和风俗。男孩子特别是长子,都要入“缅寺”学习知识。因为在西双版纳,男人只有做过和尚,才被看做有文化和有社会地位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在傣寨到处都可以见到剃发削眉身披袈裟稚气未脱的小和尚的缘故。当一个时期和尚,然后多数人再还俗过正常人的生活,少数人则继续留在佛寺学习提高。

所谓“赕塔”,是为了美好的未来向佛祖奉献。每年新历十月或十一月下旬,就是“赕塔”的日子。耸立在西双版纳各处山头上的缅寺塔。都无一例外地被色彩缤纷的各种奉献物打扮得花枝招展。从清晨到黄昏几乎全寨子的人都要赶到塔下,祈求佛祖的赐福。人们拿着鲜花、水果等奉献品,个个赤着脚,神情严肃地登上塔台,按顺时针方向绕塔三圈,边绕圈边诵着经句,而心里向佛祖诉说着自己的愿望,同时找个恰当的位置摆上自己的奉献品。除了个人参拜外,还有集体的仪式,人山人海的跪拜,人山人海的绕圈,场面相当壮观。

作为我国的一座古塔,曼飞龙塔表现了傣族人民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艺和卓越的艺术水平;同时,由于曼飞龙塔具有缅甸塔的风格,所以说它:“中外合璧,九刹合一。”

.简述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及其典型代表?

中国佛塔可分为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式等类型。
1、楼阁式塔:陕西西安大雁塔、山西应县木塔(我国现存最古最高的一座木构大塔,高67.13米,建于辽)。

2、密檐式塔:大都实心,不能登临。河南登峰嵩岳寺塔(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建于北魏)、西安小雁塔、云南大理千寻塔。

3、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为藏传佛教所常用,流行于元代。北京妙应寺白塔(建于元,是我国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

4、金刚宝座式塔:其造型仿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而建,具有浓厚的印度风格。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我国同类塔中年代最早、雕刻最精美的一座,建于明)。

扩展资料:

基本特征:

楼阁式塔是中国古塔中出现时间最早、体量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这类古塔多用木、石、砖、铁、铜、琉璃等材料建造。

楼阁式塔有如下主要特征:

1、同楼阁一样,楼阁式塔的层间距离较大,塔内的楼层数目,一般与塔层相等。有的内设暗层,楼层数目多于塔层。

2、每层均有门、窗、立柱、额枋和斗拱,内有楼梯、楼板,外有平座、栏杆。

3、除石刻和铜、铁楼阁式塔外,一般均可攀登远眺。

密檐式塔始于东汉或南北朝时期,盛于隋、唐,成熟于辽、金,它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演变而来的。

这种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每层的层高却特别小,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密檐式塔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唐代、辽代塔的主要类型,而且多为四角形、六角形和八角形。密檐式塔由于多是实心的,所以,一般都将佛像雕塑在塔身的外面。

覆钵式塔的基本结构相同,有八种不同的风格。塔的每层结构都表达着一种宗教意义。覆钵式塔基本都是由四部分组成,从下向上分别是:

基座:有圆形、方形、八角形、多角形,其中圆形很少见,山西代县圆果寺里的覆钵式塔即是圆形几座。最多见的是方形,采用须弥座式建造,即通常是方形或亚字形折线式束腰。

在基座半腰部位雕有俯莲或仰莲,有的还有狮子。多角形的基座是方形的折角,每个转交折五个尖角。基座上多有台阶,称为“金刚圈”,用以承托塔身。藏式喇嘛塔的基座很宽大,有的开辟为房间,用于存放物品或居住喇嘛。

塔身:也成为塔肚子、覆钵、覆钵丘,形如倒扣的钵,因此得名。有的塔在塔身上开有佛龛,称为眼光门。塔身多是圆肚,也有做出棱角,内蒙古乌审旗乌审召塔就是八角形的,这种样式多见于尼泊尔。

塔脖子:又称为相轮,因叠成圆锥形的相轮最多有十三层,所以也叫“十三天”。塔脖子有的短粗,有的细长,一般都砌出奇数(七、九、十一、十三)条线条,也有的做成象征性的光面。

塔刹:由伞盖和宝刹组成。伞盖位于十三天的上部,通常包括华盖和流苏,也有采用天地盖的造型。宝刹的形制有三个系统:日月刹、金属高刹、宝珠刹。

塔脖子和塔刹象征着佛的头部,巨大的塔身蕴含着深厚的佛教内涵。

参考资料来源:楼阁式塔-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来源:密檐式塔-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来源:覆钵式塔-百度百科

佛塔按造型可分为那九类?

佛塔的造型起源于印度。汉代,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塔的建筑在后汉末年,就已经风行全国了。据《后汉书》记载,汉末三国时期,丹阳人笮融“大起浮屠。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有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这些描述真实地记载了当时佛塔建筑的宏大与华丽。佛塔随着佛教自世纪初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工匠们将印度原有的覆盆式的塔的造型与中国传统的楼阁相结合,便产生了楼阁式的佛塔。继而由楼阁式衍生出密檐式塔。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便派生出了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佛塔。并且佛塔的内容还被延伸,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一般来说,不论佛塔是什么形态、大小如何,它的基本造型是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的。塔基有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