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抗金情感上有什么异同?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部亭怀古》在抗金情感上的异?

人有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志向,现代人是这样,古时候的人也是这样,有句话说叫道不同不相谋,所以,在抗金情怀上,他们也有各自的建议和自己的雄心抱负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和辛弃疾永遇乐相比,在抗金感情上有何异同?

新郎寄辛安河见怀孕,和辛弃疾他们之间相比都是,但是先去即使最悲观的一个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与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咏怀在抗金情感上有何不同?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是南宋词人陈亮所做的一首词,这首词上阕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却已经年华老去,从“犹未燥,当时生发”可以看出,下阕表现了勉励辛弃疾的言语,表现了他们的知己之情。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与永遇乐井口北固亭怀古有什么不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一种忧国忧民,苍凉向上的精神,这是他们的不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上片怀古抒情。第一、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

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先在京口建“京城”;

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

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时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