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正文

中山大学学生会致歉被接受了吗

中山大学学生会为误用级别表述致歉吗?

2018年7月20日,微信公号“中山大学学生会”称,2018年7月19日,中山大学学生会发布了《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至2019学年度干部任命公告》,引发社会关注。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我校现有本科生33000余人,校学生会干部人数总计210人,由三校区五校园不同院系的同学组成,旨在努力服务同学、团结同学,以期共同成长。

学生会的主席、副主席,以及各部门的部长、副部长仅是岗位名称,具体岗位设置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明确学生干部的服务职责,更好地服务各校区广大同学,并作为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时的参照。

在公告中,我们错误使用了级别的表述,对此深表歉意。我们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并将认真反思、改正和完善自身工作!感谢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批评和帮助。

共青团、全国学联秘书处于2017年8月发布的《高校学生会组织章程制定办法》称,高校学生会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是高校党政联系广大同学的主要桥梁和纽带,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方面。

《办法》规定,校级学生会组织须设立主席团,由主席1名、副主席4至6名组成,有分校区的高校可酌情增加副主席人数。

学生会组织各职能部门副职原则上不超过2名,不得设置主席助理、部长助理等岗位。明确校级学生会组织的骨干成员原则上不得超过联系服务学生总人数的1%。

依照《办法》,主要学生骨干候选人必须符合政治合格、学习优秀、品德良好、作风过硬、群众基础好等标准,面向广大同学进行选拔,选拔过程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确保广大同学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拔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同学监督。

要建立学生骨干退出机制,对于无法正常完成学业的、考核不合格的、违纪违法的以及其他无法正常履行职责的学生骨干,应按照规定和程序予以劝退、免职或罢免。

中山大学学生官现象合理吗?

这几天,中山大学学生会的干部任免名单持续引发热议。这份长达200多人的名单,按照秘书机构、组成部门、办事机构分成三个层级,各种名目的“官位”呈现。最大的槽点是,有些副职特别用括号标明了“正部长级”,细节之中凸显的职级意识,成为外界批评涉事学生会官僚化的靶子。

“学生官”的荒诞味道,引发的不只是网民的群嘲。

2018年7月21日,中纪委发表批评性文章《“学生官”充斥校园不是哈哈一笑的事》。权威官方平台接力自媒体,在这一轮舆论风波中形成共识,着实耐人寻味。

若仔细观察网上的舆论景观,有个现象挺值得一提——尽管在外界看来,学生会官僚化几乎是个无需多做论证的事,但依旧有很多学生愤愤难平,抱团出动去回怼甚至举报批评文章。在这些学生看来,所有的学生会都是如此设置,单单把某个高校的挑出来是故意黑、蹭热点;而“正部长级”的名称就是个名称,不影响他们真心为学生服务……

舆论的批评和学生的理解回应,似乎很难进入一个频道。舆论想要以小见大,从这起个案延展,去关注部分高校学生会乃至高校的官僚化倾向。本质上,学生自治组织若带有官僚化倾向,对身在其中的学生本身也是一种伤害。可如今,很多身在局中的学生却冲上了反驳的第一线:他们用学生会“当官”并没有得到太多有形福利等具体感受,来反驳外部批评。这也让人生出“当局者迷”的观感。

说站出来辩护的很多学生是护校心切,恐怕并不客观,有相当部分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官”的弊病,或者习以为常不觉得需要改变。当高校内的有些组织沿着“官本位”逻辑运行已久,许多学生可能渐渐形成默认合理化的潜意识。面对发轫于常识的批评,会本能激发莫名惊诧的反弹。

这让人痛心:那些站出来反驳外界的“学生官”以及支持者,也会是学生会染上官僚化底色的“受害者”,可是他们却成了这类扭曲机制的辩护者。

在舆论压力下,该校学生会已经致歉,致歉的核心内容是“错误使用了级别的表述”。也就是说,看起来各方都认识到了问题,可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依然处于鸡同鸭讲的状态。

毋庸置疑,舆论在乎的是改变有些高校的行政化、官僚化风气,而非苛求某一所大学单兵突进彻底整改。但因为被视作典型而被舆论炮口密集对准的“学生官”风波的当事人或相关各方,也不必抱屈——向反思要成长,也许激活的恰是矫正问题的适当契机。

中山大学为何深陷舆论风暴中?

在舆论场中,很少有高校像中山大学这么惨的。7月才过去20天,这所创校已经100多年的985高校已经连发了两次重大舆情事件。这让人们不禁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疑问,这所大学究竟怎么了?是媒体过分解读,还是学校本身就有问题?

7月8日,一篇名为《她曾以为自己能逃开教授的手》的文章在网络上热传,文章中提到5名女性举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张鹏,多年来利用田野调查、指导论文等机会持续骚扰女学生及女教师。

这篇文章首发是在网易公众号上,因为作者是独立记者、撰稿人黄雪琴,在内容上又涉及广东一流高校——中山大学,事件曝光后,很快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不幸的是,这篇文章在发布几小时后就遭到了删除,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复制重发的文章也被删除。

但删帖并没有堵住汹涌而来的舆论,在网友的努力不懈下,这篇文章得到不少十万+的阅读,新京报、央广新闻、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及时发声。

经过两天的舆情发酵后,7月10日,中山大学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已经注意到网上关于反映该校教师张鹏有违师德师风的信息,已经在4月开展了调查,之后已经对张鹏做出停课处理,取消了其硕士生、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

事情本该在这告一段落,没想到性骚扰事件的主人公张鹏7月12日突然发声,又引起了一波舆论大讨论。

7月12日晚,张鹏在其微信朋友圈中发出一则声明,称第一篇揭露此事的网文《她曾以为自己能逃开教授的手》中有大量与事实不符之处,他将积极组织证据,在必要的时候将对前述网文的作者黄雪琴及有关媒体提起侵权诉讼,以维护本人的合法权益。

这边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山大学教授骚扰事件”余波未平,那边“中山大学任命百名‘正副部级’学生干部”一事又引发了网友群嘲。

7月19日,中山大学学生会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至2019学年度干部选拔公告》,公告中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了两百多个学生干部岗位,而在“秘书机构”和“组成部门”两层级中,还特别标明了职位是“正部长级”还是“副部长级”,俨然一副小官场的“备份”。

同时被传播的还有中山大学第44届学生会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本次会议的报道规格和行文方式也像极了政府形式:听取学生会主席作报告,常委会并与会学生集体讨论,团委副书记作总结讲话,然后照例是“胜利闭幕”。

一个学校学生会,任命百名"正副部级"学生干部,开会时仿造政府形式……这些都被网友打上“行政化、官僚化”的标签,被舆论谴责。

针对网络热议的“干部任命问题”,7月20日,中山大学学生会就此事致歉,并说明了任命百名学生干部的原因。

单从微博来源上看,舆论关注最高峰出现在7月9日,当天共有39519篇相关微博言论,成为传播影响力最大的平台。

从舆论热议高频词来看,张鹏教授骚扰事件受到舆论的高关注,热议关键词基本与此事相关。

一月不到连发两起舆情,且都饱受舆论非议,中山大学为何会深陷舆论,无法自拔?

追根溯源,还是在应对师德师风上不够坦荡,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这当然也是国内诸多高校的通病。一般高校在面临攸关学校声誉的事情时,不管事件性质如何,第一反应总是先压制,再“偷偷地”处理,这就使得事件被曝光时往往已经演变得十分严重,达到了公众的愤怒点,其后的发展也不具可控性。

中山大学在处理张鹏骚扰事件时便是如此。曝光前,学校方“一面夸学生提案做得好,一面对学生、媒体的质疑不回应、不讨论”,曝光后才真正做出一系列相关处理,目睹处理全过程的网民自然不能满意,所以中山大学的次生舆情接踵而至。

“学生会任命百名‘正副部级’学生干部”引发争议,只能证明了中山大学在“张鹏教授性骚扰”一事上舆情应对的失败。正常来讲,大学里面“正副部级”称号存在已久,即使此次学生会任命人数达百人之多,考虑到中山大学的规模,也是正常情况。但是此事经过网络放大加工后,所有的正常变成了不正常,被打上了“官僚主义”的标签,这一切不得不说是受之前“性骚扰事件”的影响。

为什么说“学生官”充斥校园不是哈哈一笑的事?

官僚要从学校抓起?区区学生会有组成部门,有直属机构,一堆‘正部长级’‘副部长级’,有主持工作的常务副职,有享受‘正部长级’的副部长。

高校里的这种歪风早该刹一刹了,否则“学生会干部”迟早将会成为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负资产”。

现在不仅仅是大学,高中也是,学生会的所谓干部不再是为学习服务,而是为了各种检查或者卫生等行政事务忙活,有时连最基本的上课都不能保障,晚自习的时候打着各种开会的名义去聆听上一级的指导,回来志高气昂地传达所谓的领导命令。这不是赤果果的行政官僚是什么?!

学校官僚化的根本在于学校行政化,学校校长职位行政化,学校为了各种行政事务而忙碌。最终导致的是学生会官僚化,学生官僚化。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不再脚踏实地地务实,而是空喊口号,而是好高骛远。这样的大学生做了村官之后,对于基层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

中山大学学生会如何回应学生干部任命问题?

2018年7月20日,微信公号“中山大学学生会”称,2018年7月19日,中山大学学生会发布了《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至2019学年度干部任命公告》,引发社会关注。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我校现有本科生33000余人,校学生会干部人数总计210人,由三校区五校园不同院系的同学组成,旨在努力服务同学、团结同学,以期共同成长。

学生会的主席、副主席,以及各部门的部长、副部长仅是岗位名称,具体岗位设置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明确学生干部的服务职责,更好地服务各校区广大同学,并作为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时的参照。

在公告中,我们错误使用了级别的表述,对此深表歉意。我们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并将认真反思、改正和完善自身工作!感谢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批评和帮助。

中山大学,是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同时也是“珠峰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学校有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数量位居国内高校第2位,其中有1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在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学校33个参评学科有16个学科进入水平排名前5,32个学科进入水平排名前10。

学校现有院士20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6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2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70人,历次主持“973”项目和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20人次。

入选教育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