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内蒙古夏季生产用水多吗?

我国哪些地区严重缺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不吃饭可以撑7天,但是不喝水三天就完蛋,很多植物、庄稼都是需要水才能生长的,很多企业的生产制造也是需要水才能继续作业的,人类的社会没有了水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这就导致一些缺水的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虽然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我们国家发生洪涝灾害,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我们国家的水源丰富,其实我们国家是淡水缺乏的国家,特别是一些地区,缺水十分严重。

  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一览:

  下面这张图片很好的记录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我国最缺水的地方大部分位于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内蒙古是严重缺水的地区。

  新疆有我们国家最大的沙漠地区,这里常年降雨量非常的少,缺水是情理之中的!

  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想到,内蒙古的很多地方竟然也是缺水的!内蒙古缺水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少。

  如何解决地区缺水问题?

  在古代人们都是靠天吃饭的,老天爷给你什么样的天气、气候,就决定了你未来吃饭的情况!

  但是在人类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可以通过科技、人力来改变一些过去没法改变的现实,比如缺水的问题! :

  缺水的问题主要解决方法就是大兴水利。

  1、打深井。

  以前技术达不到,挖不到很深的地方,现在打深井是解决吃水难的一个手段之一。

  2、调水工程!

  比如我们的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就是解决区域性缺水的一个重要手段。

  3、其他的水利工程,人工降雨等等。

  比如建水库蓄水,人工降雨手段等等,其实这些方式我们国家都在利用,也取的了很好的效果!

谁能给我一些关于用水情况的资料

降水量 1998年全国平均降水量71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7631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偏多11.3%,属丰水年。按九大流域片分析,松辽河片降水量616毫米,比常年多20.6%;海河片降水量551毫米,比常年多0.8%;黄河片降水量463毫米,比常年多1.5%;淮河片降水量1005毫米,比常年多18.8%;长江片降水量1216毫米,比常年多11.5%;珠江片降水量1560毫米,比常年多0.4%;东南诸河片降水量1875毫米,比常年多13.5%;西南诸河片降水量1212毫米,比常年多14.4%;内陆河片降水量193毫米,比常年多17.6%。各省级行政区1998年降水量与常年相比,偏多

内蒙古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内蒙古,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起东经126°04′,西至东经97°12′,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700㎞;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2.3%,是中国第三大省区。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00㎞。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1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蒙古存在着两个中国著名的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壤种类较多,其性质和生产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

内蒙古土壤在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结构和水分条件良好,易于耕作,适宜发展农业;黑钙土自然肥力次之,适宜发展农林牧业。

全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m左右,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于著名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在内部结构上又有明显差异,其中高原约占总面积的53.4%,山地占20.9%,丘陵占16.4%,平原与滩川地占8.5%,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0.8%。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000m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m。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

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在大兴安岭的东麓、阴山脚下和黄河岸边,有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

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年平均气温为0~8℃,气温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为12~16℃。年总降水量50~450㎜,东北降水多,向西部递减。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降水量达486㎜,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于50㎜,额济纳旗为37㎜。蒸发量大部分地区都高于1200㎜,大兴安岭山地年蒸发量少于1200㎜,巴彦淖尔高原地区达3200㎜以上。

内蒙古日照充足,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3400小时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达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在10天以下。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中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²以上的河流有107条;流域面积大于300㎞²的有258条。有近千个大小湖泊,主要有呼伦湖、贝尔湖、达里诺尔湖、乌梁素海、岱海、居延海等。

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7%,耕地面积占全区的20%,人口占全区的18%,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5%,人均占有水量8420m³,为全区均值的3.6倍。中西部地区的西辽河、海滦河、黄河3个流域总面积占全区的26%,耕地占全区的30%,人口占全区的66%,但水资源仅占全区25%,其中除黄河沿岸可利用部分过境水外,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

全区按自然条件和水系的不同,分为:大兴安岭西麓黑龙江水系地区(克鲁伦河、额尔古纳河);呼伦贝尔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大兴安岭东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区(罕诺河、那都里河、多布库尔河、甘河等);西辽河平原辽河水系地区(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阴山北麓内蒙古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阴山山地、海河、滦河水系地区;阴山南麓河套平原黄河水系地区(黄河、大黑河);鄂尔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区;西部荒漠内陆水系地区。

工业和农业的用水量

1998年中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洪、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1998年全国属丰水年,降雨量比常年偏丰,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增加,地下水储存和水库蓄水总量有所增加,黄河下游断流比1997年有所缓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水环境状况局部有所改善。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略有增长,全国供水基本上满足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需求。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对水利建设作了总体部署。但是,中国面临的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水的问题

内蒙古的资料

【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内蒙古是清朝内扎克蒙古的简称。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面积110万平方公里;人口2326万;以蒙古族和汉族数量最多,此外,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全区分设7个盟,辖5地级市;其下又辖15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首府呼和浩特市。包头、乌兰察布、乌海、海拉尔、通辽等为区内主要城市。 全境以高原为主,多数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上,通称内蒙古高原。主要山脉有大 兴安岭、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有呼伦湖、贝尔湖 等著名湖泊,黄河流经本区西南部。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地域辽阔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