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人非显带染色体分组特征是什么(简要说明A-G组染色体的特征)

人类染色体是如何分组的

1、核型和分组:任何一条染色体重要的形态特征是着丝料的位置和相对长度。着丝粒将染色体分为短臂(以p表示)和长臂(以q表示)。着丝粒的位置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精确测量。

2、人体染色体数目、结构和形态:人类体细胞具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22对)为常染色体,另两条与性别分化有关,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在女性为XX,在男性为XY。生殖细胞中卵细胞和精子各有23条染色体,分别为22+X和22+Y。

扩展资料:

1、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重组和随后的有性繁殖在遗传多样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染色体不稳定性和易位发生的话,细胞有丝分裂将出现灾难,细胞启动细胞凋亡导致其自身死亡。

2、在无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一样;而在有性繁殖大部分物种中,生物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成对分布,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称为二倍体。

3、性细胞如精子、卵子等是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只是体细胞的一半。哺乳动物雄性个体细胞的性染色体对为XY,雌性则为XX。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某些昆虫的性染色体与哺乳动物不同:雄性个体的是ZZ,雌性个体为ZW。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染色体

染色体组的特点是什么?

染色体组的特点:不论一个染色体组内包含有几个染色体,同一个染色体组的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群都彼此不同,但它们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造成不育或性状的变异。

染色体在一个基因组中的形状、大小和功能是不同的,对于纯合子有机体,含有N条染色体的基因组意味着细胞中有N条染色体;对于杂合子有机体,如果基因组中有N条染色体,则意味着细胞。有(n+1)染色体,如人类基因组中的23条染色体和男性体细胞中的24条染色体。

扩展资料:

判断染色体组数方法:

判断几倍体实际上是判断某个体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由于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则同源染色体个数成为判断染色体组数即判断某个体为几倍体的主要依据。

A与A,a与a是相同基因,分列于同源染色体上,A与a,是等位基因,也分列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字母(不论大小写)有几个就有几个同源染色体。因此,Aa 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含两个染色体组,叫二倍体。AAaa 为4个同源染色体,含4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

AAaBBbCCc 为3组同源染色体,含3个染色体组,叫三倍体。AABBCCDD是,含2个染色体组叫两倍体。AAaaBBbb 含4个染色体组,最快的判断就是看几个同源染色体个数(看加粗字母可判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染色体组

人类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根据着丝粒的位置不同,把人类染色体分为三种类型:①中央着丝粒染色体(metacentric hrmosome),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纵轴的1/2~5/8处;②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纵轴的5/8~7/8处;③近端着丝粒染色体(acrocentric chromosome),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纵轴的7/8至末端。
1.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2.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3、4.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染色体分组、核型与显带技术
(一)Denver体制
为了更好、更准确地表达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1960年,在美国丹佛(Denver)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细胞遗传学会议,讨论并确立了世界通用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的描述体系―Denver体制。这个体制按照各对染色体的大小和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将22对染色体由大到小依次编为1至22号,并分为A、B、C、D、E、F、G共7个组,X和Y染色体分别归入C组和G组。
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所构成的图像即称核型。将待测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按照 Denver体制配对、排列后,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就叫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正常女性核型:46,XX;男性核型:46,XY。
如综合许多正常人核型的特点,根据不同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以模式图的方式表示, 称为核型模式图(idiogram)(图2-6-5)。
(二)染色体显带及高分辨显带技术
用Giemsa常规染色的染色体标本,由于染色体着色均匀,不能把各染色体本身的细微特征完全显现出来。即使是最熟练的细胞遗传学家也只能根据各染色体的大致特征(大小,着丝粒位置)较准确地识别出第1、2、3、16号和Y等这几条染色体,对B、C、D、F和G组的染色体,则只能鉴别出属于那一组,而对组内各条染色体,特别是相邻号序的染色体,一般都难以区分。并且,对所有各染色体发生的微小结构畸变,例如缺失,易位等均不能检出,对许多染色体异常,特别是结构畸变的研究与临床应用都受到极大限制。60年代后期发现荧光染料可使染色体显示明暗相间的结构。这种显示明暗条纹的染色体标本被称为显带染色体(banding chromosome)。后来发现用其它方法亦可使染色体显带。染色体显带技术不仅能使我们准确地识别常规染色所不易认清的B、C、D、E、F、G组的个别染色体,而且对某些染色体结构改变的确认也有重要作用。图2-6-6是1971年巴黎会议确定的正常人体细胞的带型模式。
常用的显带技术有:
1、Q带 1968年瑞典细胞化学家Caspersson等应用荧光染料氮芥喹吖因(QM)处理染色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发现各染色体沿其长轴可显示出一条条宽窄和亮度不同的横纹带(band)。应用这一显带技术,可将人类的24种染色体(1~22号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显示出各自特异的带纹(如带纹数多少,亮、暗,带宽、窄和亮度等),称为带型(banding pattern)。Q带清晰准确,但标本需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因荧光持续时间短(0.5~1小时),故一般采用显微摄影后进行仔细分析。
2、G带 染色体标本如先经过盐溶液、碱、热、胰酶或蛋白酶、尿素及去垢剂等不同处理后。再用Giemsa染液染色,也能使染色体沿其纵轴显示深浅相间带纹称为G带。G带带纹清晰,标本可长期保存。
3、R带 所显示的明暗(或深浅)带纹恰与Q带(或G带)相反,故也称为反带,即R带。用这种方法染色后可使染色体末端着色特深,对测定染色体长度,末端区域结构改变,研究缺失或其它染色体重排的识别上非常有利。
4、C带 专门显示着丝粒及第1、9、16号与Y染色体长臂的异染色质区的带型。
5.T带 专门显示染色体端粒的带型。
6.N带 专门显示核仁组织区(NOR)的带型。
7.高分辨显带 巴黎会议(1971)提供的人类显带染色体模式图中一套单倍的染色体带纹数仅有320条带。70年代后期采用了细胞同步化方法和改进的显带技术,在细胞分裂的前中期、晚前期或早前期可获得更多分裂相和带纹更多的染色体,能显示550~850条带。研究者们可以在G2期或早前期染色体上显示出3000~10000条带,这种染色体称为高分辨染色体。这使染色体的研究逐步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将有助于揭示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三)染色体带的命名
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的国际体制(ISCN)的规定,每条染色体都以显著的形态特征(着丝粒、染色体两臂的末端和某些带)作界标而区分为若干个区,每个区都含一定数量、一定排列顺序、一定大小和染色深浅不同的带,这就构成了每条染色体的带型。
区和带的命名是从着丝粒开始,向臂的远端序贯编号。1是最靠近着丝粒的,其次是“2”、“3”等。界标处的带应看作此界标以远区的1号带。在标示一特定的带时需要包括4项:①染色体号;②臂的符号;③区号;④在该区内的带号。这些项目依次列出,无需间隔或标点符号。例如:1号染色体短臂(P)包括三个区:1区3条 图2-6-6 正常人体染色体G带模式图 (巴黎,1971)
空白部分为Q带的暗带,G带的浅染带;黑色部分为Q带的
亮带,G带的深染带;斜线部分为着色不定区
带,2区2条带,3区6条带;长臂(q)包括四个区:1区2条带,2区5条带,3区2条带,4区4条带。1p22表示为1号染色体短臂2区2带(图6-7)。在高分辨的染色体中,作为界标的带和一个普通的带都可能被细分为亚带、次亚带。如1p22.21 表示为1号染色体短臂2区2带2号亚带中的第1次亚带。

根据人类染色体组的特征,46条染色体可分为几组

B .另: 人类 染色体 在过去的20余年中,由于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和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对染色体研究获得重要的进展,使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结构并能准确地识别一个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 1、染色体的一般形态 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在细胞分裂时呈短杆状,由于染色时着色较深,故得名染色体。每一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借一个着丝粒彼此连接,由着丝粒向两端伸展的是染色体的臂,一般可区分为长臂(q)和短臂(p),依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近端着丝染色体的末端一般连着一个球形小体,叫随体。 2、人的正常核型 一个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就

染色体组的知识

染色体组 开放分类: 高科技、生物、生物学、遗传 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 genome,genom 指配子中所包含的染色体或基因的总和,现已作为专门的术语广泛使用。H.Winkler(1920)最初提出,单倍性的一整套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这一组染色体与从属于它的原生质一起应成为分类学上的一个单位。这是最先所给与染色体组的基本概念。木原均(1980)又赋与此概念以功能上的含义,即把各种生物为保持其生活机能协调谐和而不可或缺的一组染色体作为一个染色体组。在一个染色体组为A的二倍体生物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分别为AA和A。单倍体的产生证明了仅一套染色体组即能维持生物的生存。在二套染色体中如其所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