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生物多样性减少为什么不属于自然资源枯竭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减少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

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人为对土地的开垦和扩张,使未受干扰的自然生境面积急剧缩小和破碎化,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也造成了物种的消失;

二是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而且还在扩大;

三是过度利用与消费,大量的野生生物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减退;

四是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的侵入造成很多当地物种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构成,造成一些物种在当地的丧失,甚至灭绝;

五是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影响,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会间接造成几千年来农民培育和保存的大量作物品种和家畜品种的丧失,使遗传多样性受到影响。

扩展资料

生物多样性: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1)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

如果大千世界里没有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人们的旅游和休憩也就索然寡味了。正是雄伟秀丽的名山大川与五颜六色的花鸟鱼虫相配合,才构成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样性还能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2)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无论哪一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3)潜在使用价值:就药用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有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以保证基本的健康;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下降及其原因是什么?

(1)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正遭受破坏,表现在量的减少和质的退化两个方面。被称为“自然之肾”的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被人类开发得最剧烈的生态系统之一。新西兰有90%的湿地自欧洲殖民时代以来已经丧失,森林面积减少和被破坏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及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破坏,原始森林每年减少0.5×104千米2;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及鼠害等影响,已有50%退化,25%严重退化;土地受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面积已达367×104千米2。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例如水体污染达80%以上,淡水生态系统濒于瓦解。

(2)物种及遗传多样性丧失加剧生物物种的灭绝是自然过程,但灭绝的速度则因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大大增加,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减少。自1600年以来的生物灭绝,被称为地质史上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其灭绝量大约是以往地质年代“自然”灭绝的100~1000倍。据科学家估计,自1600年以来,人类活动已经导致75%的物种灭绝。鸟类和兽类在1600~1700年的100年间,灭绝率分别为2.1%和1.3%,即大约每10年灭绝一种,而在1850~1950年期间,灭绝率上升到大约每两年灭绝一种。1992~2002年的10年间,全球有800多个物种灭绝,1.1万多个物种濒危。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拥有极为丰富的基因资源。然而,目前资源正在不可逆转地退化,极大地影响了资源利用状况。尽管中国政府、科学家、政府官员和人民在自然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采取了大量措施,但是中国的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根据动植物的稀有程度和发展趋势,对物种划分优先等级,一般按个体数量、分布面积来决定。将它们划分为以下几类:

①灭绝的种类:历史上存在,目前已经完全消失。如恐龙、美洲旅鸽。

②濒危的种类:指自然群落数量很少,它们在脆弱的环境中受到生存的威胁,有走向灭绝的危险。它们有可能是生殖能力很弱,或是由于所要求的特殊生境被破坏。如大熊猫、白鳍豚、朱鹮和水杉、水松等。

③渐危的种类: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在其分布区范围内已走向衰落,如不立即采取措施,会逐步走向濒危的种类。如广西枧木及伴生种金丝李。

④稀有的种类:指分布区比较狭窄、生态环境比较独特或者分布范围虽广但比较零星的种类。只要分布区域产生对它生长和繁殖不利的因素,它就很可能成为渐危或濒危种类。高山、深海、海岛、湖沼上许多植物多属于这一类,动物中的黑麂、獐等也属此类。

⑤不定种:处于受威胁状态,数量有明显下降,但其真实数量尚无法正确估计,其他情况也不太清楚的种类。如毛冠鹿等。

生物多样性下降及其原因是怎么样的?

(一)生态系统受损严重

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正遭受破坏,表现在量的减少和质的退化两个方面。被称为“自然之肾”的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被人类开发最剧烈的生态系统之一。新西兰有90%的湿地从欧洲殖民时代以来已经丧失。森林面积减少和被破坏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及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破坏,原始林每年减少0.5×104平方千米;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及鼠害等影响,已有50%退化,25%严重退化;土地受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面积已达367×104平方千米。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例如水体污染达80%以上,淡水生态系统濒于瓦解。

(二)物种及遗传多样性丧失加剧

生物物种的灭绝是自然过程,但灭绝的速度则因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大大加速,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减少。从1600年以来的生物灭绝,被称为地质史上的第6次生物大灭绝,其灭绝量大约是以往地质年代“自然”灭绝的100~1000倍(孙儒泳,2000)。据科学家估计,自1600年以来,人类活动已经导致75%的物种灭绝。鸟类和兽类在1600~1700年的100年间,灭绝率分别为2.1%和1.3%,即大约每10年灭绝1种,而在1850~1950年期间,灭绝率上升到大约每2年灭绝一种。从1992~2002年的10年间,全球有800多个物种灭绝,1.1万多个物种濒危(余超然,2002)。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拥有极为丰富的基因资源。然而,目前资源正在不可逆转地退化,极大地影响了资源利用状况。尽管中国政府、科学家、政府官员和人民在自然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采取了大量措施,但是中国的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根据动植物的稀有程度和发展趋势,对物种划分优先等级,一般按个体数量、分布面积来决定。将它们划分为以下几类:

(1)灭绝的种类:历史上存在,目前已经完全消失。如恐龙、美洲旅鸽。

(2)濒危的种类:指自然群落数量很少,它们在脆弱的环境中受到生存的威胁,有走向灭绝的危险。它们有可能是生殖能力很弱,或是由于所要求的特殊生境被破坏。如大熊猫、白鳍豚、朱鹦和水杉、水松等。

(3)渐危的种类: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在其分布区范围内已看出种群走向衰落,如不立即采取措施,会逐步走向濒危的种类。如广西枧木及伴生种金丝李。

(4)稀有的种类:指分布区比较狭窄、生态环境比较独特或者分布范围虽广但比较零星的种类。只要分布区域产生对它生长和繁殖不利的因素,它就很可能成为渐危或濒危种类。高山、深海、海岛、湖沼上许多植物多属于这一类,动物中的黑麂、獐等也属此类。

(5)朱定种:处于受威胁状态,数量有明显下降,但其真实数量尚无法正确估计,其它情况也不太清楚的种类。如毛冠鹿等。

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最近公布的2000年物种调查数据显示,l996年以来,全世界濒危物种数目出现令人担忧的严重上升趋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正在受到严峻挑战。根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转载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濒危动、植物已经达到10954种,其中动物达5423种,植物达5531种,以动物为例,全世界现存鱼类的1/3,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的1/4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此外,与1996年的统计数据相比,目前世界生存受到威胁的鸟类已经从2059种上升到2133种,哺乳类动物从1978种上升到2133种,爬行类动物从407种上升到454种,巴西特产的斯皮氏鹦鹉在野外生存的只剩80多只,而足迹曾遍及美国西南部的象牙嘴啄木鸟很可能已经绝迹。与此同时,在今后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植物种类的l/4将面临绝迹的危险。

许多动物种类已濒临灭绝,约12%的哺乳动物种类和11%的鸟类及植物种类面临灭绝的危险。

世界物种保护协会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等组织提供的报告说,现在地球上每8种已知植物物种至少有1种面临灭绝的危险。这份长达862页的报告指出,由于柄息地遭到破坏和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世界上大约有3.4万种植物物种处于灭绝的边缘,占世界上已知的27万种蕨类植物、针叶植物和有花植物的12.5%。然而,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实际情况严重得多。比如,美国大约29%的物种受到灭绝的危险,澳大利亚和南非的情况与美国相似。全世界75%的紫杉属植物面临消失的危险,而抗癌药物“塔克索尔”就是从这种植物里提取的。大约14%的玫瑰、32%的百合属、鸢尾属植物以及29%的棕榈属植物都面临灭绝的危险。

中国的物种受威胁或灭绝现象较严重。由于人为破坏和其它多种原因,加速了动、植物种群的灭绝。据估计,全世界濒危脊椎动物(除两柄、鱼类外)有510种,我国占91种。我国已经基本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有高鼻羚羊、犀牛、豚鹿、门臂叶猴、白鹤、黄腹角雉、新疆虎、麋鹿、野马、大熊猫、长臂猿、坡鹿、东北虎、华南虎、白鳍豚、儒艮、扬子鳄、野驼、懒猴、金丝猴、雪豹、朱鹳、黑颈鹤、鲟、野象、叶猴等种类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稀少,已属濒危物种。

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水平;约20%的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中国被子植物有珍稀濒危种1000种,极危种28种,已灭绝或可能灭绝7种;裸子植物濒危和受威胁63种,极危种14种,灭绝1种;脊椎动物受威胁433种,灭绝和可能灭绝10种。

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次生环境问题吗?

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凡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都是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生态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的。例如乱砍滥伐引起的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