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立色什么意思

苏轼的书法作品代表

苏轼的书法作品代表如下:

早期作品:

早期代表作为《宝月帖》,笔触精到,姿态妩媚。

《宝月帖》曾编入《苏氏一门十一帖》。此帖四行,四十二字。每字各具姿态,皆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灵变无常,神采飞扬。行间气脉贯串,全幅气韵生动。笔法精严,但不拘束;姿态妍美,但不做作;一切自在有法、无法之间。作者的学问才气发于笔端,与书札的萧散风格相吻合。

释文:大人令致恳,为催了礼书,事冗,未及上问。昨日得宝月书,书背承批问也。令子监簿必安胜,未及修染。轼顿首。

中期作品:

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

晚期作品:

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

苏轼书法作品欣赏

苏轼书法作品如《宝月帖》《黄州寒食诗帖》《表忠观碑》《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全卷》《渡海帖》的欣赏如下:

1、《宝月帖》

《宝月帖》曾编入《苏氏一门十一帖》。此帖四行,四十二字。每字各具姿态,皆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灵变无常,神采飞扬。行间气脉贯串,全幅气韵生动。笔法精严,但不拘束;姿态妍美,但不做作;一切自在有法、无法之间。作者的学问才气发于笔端,与书札的萧散风格相吻合。

2、《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3、《表忠观碑》

这碑的最大特点就是脱胎于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碑》,笔力雄浑,位居苏轼“四大碑”之首,整体上所呈现的气象,让人一见倾心,而且这碑还深得宋高宗的喜爱,将碑的四分之三移入了太学内,可见,宋高宗对该碑的重视程度,也充分展示了苏轼的楷书水平,让人叹服。

4、《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全卷》

《洞庭春色赋》作于公元1091年冬,《中山松醪赋》作于公元1093年,为苏轼晚年所作。

此时,苏轼饱经沧桑,内心抑郁,人生无比失意。然而,他的笔墨更为老辣苍健,这幅作品结字极紧,意态闲雅,奇正得宜,豪宕中寓妍秀,集中体现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

乾隆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觏。”

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

5、《渡海帖》

《渡海帖》是苏轼被诏徙廉州(今广西合浦),路过澄迈(今海南澄迈)时未遇赵梦得,写下的札记。札记不同碑帖刻意为之,因此最能体现书家的书法特点。《渡海帖》用笔劲利,结体斜向右上,信手挥洒,浑然天成。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什么意思?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意思是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这句文言文出自于战国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在的原文是这样的: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篇文章翻译是这样的: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这里有一些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词汇,单独解释给大家看:

(1)舜:姚姓,名重华。

(2)发:起,指任用。

(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

(4)傅说(fù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5)举:选拔。

(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7)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8)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9)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0)士:狱官。

(11)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

(12)海:海滨。

(13)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

(14)市:市井。

(15)故:所以。

(16)任:责任,担子。

(17)是:代词,这,这些。

(18)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19)必:一定。

(20)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21)心志:意志。

(22)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23)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24)体肤:肌肤。

(25)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26)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扰乱。

(27)所为:所行。

(28)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29)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

(30)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31)曾益:增加。曾,通“增”。

(32)能:才干。

(33)恒:常常,总是。

(34)过:过错,过失。

(35)困于心:心中有困苦。

(36)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37)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38)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

(39)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

(40)而后喻: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知晓,明白。

(41)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

(42)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43)拂(bì)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44)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

(45)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

(46)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47)恒:常常。

(48)亡:灭亡。

(49)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

(50)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

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要奋发图强;一个人若安逸享乐,没有克服困难、摆脱困境的能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就消沉绝望,就如同立于坍墙之下,随时有生命危险。因此,孟子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所作议论文:

这篇文章通过舜、傅说等古代圣贤在困境中振作精神、奋发努力而终于大有所为的事实,说明一个人想要完成自己的天赋使命,必须经历种种挫折和考验,进而分析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亦是如此,最后推出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此文语言流畅,运用类推的逻辑方法说明深刻道理,全文逻辑层次清晰,论证严密,文章紧凑,神完气足。

总结:

孟子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在提醒人们,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方可长盛不衰;若安于现状,“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醒来再琢磨”,就有可能终身忧愁、困顿一生

什么样的书法才算是好书法?

  优秀的书法作品,字里行间透露出娴熟的笔法、漂亮的结构和完美的章法,以及深远的意境。将这些美的组合足以使书法爱好者所痴迷,甚至以终身相许。因此,要使书法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很难的,其难主要解决以下六个难点:难在用笔,难在结构,难在墨法,难在章法,难在意境,难在统一。能否突破这六个难点,是写好书法的关键。

一、难在用笔

  王羲之在《书论》中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通常情况下,“迟”表现“沉着”,“急”表现“得势”;“曲”表现“多姿”,“直”表现“刚劲”;“藏”表现“浑成”,“出”表现“爽利”;“起”表现“灵动”,“伏”表现“稳重”。然而,这些又都不是绝对的,更不能机械地、程式化地应用。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因此,我们要将这些相互对立的元素组成一个和谐的矛盾统一体,使其书法线条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一句话,学会了用笔就等于学会了走路,只有能熟练地驾御毛笔,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到那里就写到那里。

  二、难在结构

  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陈图》后)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这里的平直、相似、算子、方整、齐平,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只有雷同,没有变化的字不是书法。那书法是什么呢?书法是艺术,在书法中处处都要表现艺术。从形态上讲究对比、变化,从内涵上讲究神采、韵味。故对比、变化是书法的根,神采、韵味是书法的魂。其形在外,味在内,形可视,味可品,做到形似不难,要做到神似,有味道就不那么容易,二者皆佳者,可谓形神兼备也。

  三、难在墨法

  我理解的用墨很简单,如同吃饭一样,吃——消化——再吃——再消化,也即蘸墨——书写——再蘸墨——再书写。

  四、难在章法

 章法也称“布白”,“布白”就是“布局”,把整幅作品的内容进行布白,如字距、行距、行款以及字的大小、款式的高低、天地的留白等。

  五、难在意境

  意境是书法家把书法的情感注入笔端,用书法的形象来抒发胸中之意,让读者欣赏到书法作品的丰富内涵,从中得到感悟、启示和滋养。意境是文化的体现,其表现方法,简单地说是虚实相生,实是虚的基础,虚是实的升华。

  六、难在统一

  书法是由笔画、结构、章法、意境等元素组成的,并通过笔墨而完成的一门独特的艺术。要想写好作品,就要技术、思想、文化全面地统一到位。

书法是门大学问,写好书法和写好字天渊之别。以下建议谨供基础参考。

一、楷书入手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即楷书如站立,行书如行走,草书如奔跑。楷书是楷模、典范之意,点画分明,搭配匀称,形体方正,规规矩矩,宜初学。“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初学者来说绕过楷书,直接学行或草,容易出现点画不规矩,笔力不刚劲,疏密不匀称,结构不安稳,比例不适当等弊病。

二、唐楷入门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唐楷法度森严,最为平正规矩。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等,持之以恒,半年至一年内可入门。

三、执笔

指实:松紧适当,过紧会僵死,又容易疲劳、抖动,过松写出的点画软弱无力。

掌虚:手指与手掌之间、拇指与食指之间要有空隙,不可使劲攥。

腕平掌竖:腕上部两个骨节之间的平面与桌面大致平行,腕要低于掌,掌也就竖起来了。写字讲究腕力,坐着写字以肘支案如果不做到腕平掌竖,写出的点画就可能软弱无力。执笔在于手,运笔在于腕,执笔要实,运腕要活。运笔时手腕的左右两个骨节是在不停地上下转换着运动。

身正:坐姿端正,胸部自然挺起并与桌面保持一拳之隔。右手书写时左手按在纸面上,以求力的均衡。

足安:写字时两脚微开,与肩同宽,平放地上,以保持身体安稳。

四、运腕

执笔在指间,指连于腕,腕连于肘,要想运笔灵活,必须指、腕、肘互相配合,而关键在于腕的运动。

着腕:即手腕贴在桌面上写字。着腕法因腕与桌面接触,妨碍笔的运动,写小楷时可用,写稍大的字就不适宜了。

枕腕:即用左手垫在右手腕下写字。

提腕:即用肘部支撑在桌面上,而把手腕提起来,这是坐着写中字最多见的腕法。

悬腕:写字时自腕至肘都不放置在桌面上叫悬腕。写大字必须悬腕,才能力从肩臂出而达于纸上。

五、运笔基础

1、纵面运笔

2、横面运笔

六、点画基础

1、撇的藏锋法

2、横的藏锋法

3、点的藏锋法

4、捺的藏锋法

5、竖有悬针、垂露之异,下部收笔呈露水将滴状者称垂露部出锋尖锐如针状者称悬针。

6、钩的变化最多,最基础的为左钩和右钩。

  学会了左钩、右钩之后,可进一步学习狮口、凤翅、宝盖、龙尾、直戈、横戈等。

七、临帖

1、读贴:临摹前要对帖上的字、笔画、结体、章法布置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

2、临摹:坚持不懈。对难写的字反复比较反复临摹。

3、背临:到了一定阶段,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形似。

4、核贴: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比对。找差错找不足,反复攻关,做到神似。

5、转帖:经过以上阶段,开始习练其他字帖。这时,可以试着直接临帖而不用摹贴。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