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是什么意思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是什么意思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是都或者到处的意思。“遍插茱萸少一人”整体意思是在九月九重阳节这天,兄弟们都会在头上插茱萸,但偏偏少了我一个人。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之情。 “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出自王维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中描写的登高、插茱萸,是我国传统佳节重阳节的习俗,每年九月初九,人们登高望远,插茱萸怀亲人。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

“遍插茱萸少一人”里面的“遍”字是什么意思?

全部或者都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是大家全部都插上了茱萸,唯独少了王维自己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是什么意思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的意思是:到处、处处。 原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字是什么意思

1、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字是都;到处。

2、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译文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扩展资料

1、故事

我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到长安学习,为的是考取功名,有朝一日能够衣锦还乡。今日我读完书,走在街上发现人群熙熙攘攘,热闹异常,这才想起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正思索间,几个人从我面前走过,吵吵闹闹。一个小孩步子小,跟不上前面的家人。前面几人似乎察觉到,于是放慢了脚步稍微等了一下再一起往前走去。

这般画面让我心中一顿,远离家乡,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人。这里的风俗习惯也和家乡大相径庭,孤独和寂寞突然袭上心头。功名难求,可于我这样的异乡客而言,埋头苦读算得了什么,远离亲友家人的时光才最是难熬的。这种情绪每每到家人团聚的节日时更加明显。

不禁想起家中每逢重阳佳节,兄弟们都要在腰间佩戴茱萸以驱邪气,然后一同登高,谈天说地好不热闹。兄弟间虽然不明说,但对家人团圆的节日都是十分珍惜的。如今我人在他乡,兄弟们登高玩闹过后发现没有我在,也会觉得遗憾吧。

2、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3、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4、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遍”什么意思?

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在九月九重阳节这天,在家乡会有插茱萸的习俗,想到这天兄弟们都会在头上插茱萸,而只少了我一个人。不能和兄弟们一起过重阳节很遗憾。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之情!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