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简述动物区系变化是如何形成的?

简述动物区系变化是如何形成的?

①整个动物界分为大陆动物区系和海洋动物区系两种。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A.海洋动物进化发展较慢,结构较简单原始,且门类繁多...

动物区系

(一)动物区系的组成

调查区所在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哺乳动物有30种,鸟类54种,爬行类1种,鱼类6种。名录如下:

哺乳纲(MAMMALIA)

食肉目(CARNIVORA)

猫科(Felidae)

1.雪豹(Panthera uncia)

2.猞猁(Lynx lynx)

3.兔狲(Felis manul)

犬科(Canidae)

4.狼(Canisl upus)

5.豺(Cuon alpinus)

6.赤狐(Vulpes vulpes)

7.藏狐(Vulpes ferrillata)

8.沙狐(Vulpes corsac)

熊科(Ursidae)

9.棕熊(Ursus arctos)

鼬科(Mustelidae)

10.石貂(Martes foina)

11.香鼬(Mustela altaica)

12.艾虎(Mustcla eversmanni)

13.狗獾(Meles meles)

奇蹄目(PERISSODACTYLA)

马科(Equidae)

14.藏野驴(Equus kiang)

偶蹄目(ARTIODACTYLA)

牛科(Bovidae)

15.野牦牛(Poephagus mutus)

16.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

17.盘羊(Ovis ammon)

18.岩羊(Pseudois nayaur)

19.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

鹿科(Cervidae)

20.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

啮齿目(RODENTIA)

松鼠科(Seiuridae)

21.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

仓鼠科(Cricetidae)

22.藏仓鼠(Cricetulus kamensis)

23.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

田鼠科(Arvieolidae)

24.斯氏高山平(Altacola stoliczkanus)

25.白尾松田鼠(Pitymys leucurus)

跳鼠科(Dipodidae)

26.长耳跳鼠(Euchoretes naso)

兔形目(LAGOMORPHA)

鼠兔科(Ochotonidae)

27.黑唇鼠兔(Ochotona curzoniae)

28.柯氏鼠兔(Ochotona koslowi)

29.拉达克鼠兔(Ochotona ladacensis)

兔科(Leporidae)

30.高原兔(Lepus oiostolus)

鸟纲(AVES)

鹳形目(CICONIFORMES)

鹭科(Ardeidae)

1.大白鹭(Egretta alba)

雁形目(ANSERIFORMES)

鸭科(Anatidae)

2.斑头雁(Anser indicus)

3.大天鹅(Cygnus cygnus)

4.赤麻鸭(Taborna ferruginea)

5.赤嘴潜鸭(Netta rufina)

隼形目(FALCONIFORMES)

鹰科(Accipitridae)

6.大鵟(Buteo hemiasius)

7.金雕(Aquila chrysaetos)

8.草原雕(Aquila rapax)

9.秃鹫(Aegypius monachus)

隼科(Faconidae)

10.猎隼(Faico cherrug)

11.红隼(Falco tinnunculus)

鸡形目(GALLIFORMES)

雉科(Phasianidae)

12.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

鹤形目(GRUIFORMES)

鹤科(Gruidae)

13.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

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鸻科(Charadriidae)

14.斑鸻(Pluvialis dominca)

鹬科(Scolopacidae)

15.红脚鹬(Tringa totanus)

16.矶鹬(Tringa hypoleucos)

鸽形目(COLUMBIFORMES)

沙鸡科(Pteroclididae)

17.西藏毛腿沙鸡(Syrrhaptes tibetanus)

鸠鸽科(Columbidae)

18.岩鸽(Columba rupestris)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戴胜科(Upupidae)

19.戴胜(Upupa epops)

鸥形目(LARIFORMES)

鸥科(Laridae)

20.鱼鸥(Larus ichthyaetus)

21.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

22.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

雀形目(PASSERIFORMES)

百灵科(Alaudidae)

23.长嘴百灵(Melanocorypha maxima)

24.短趾沙百灵(Calandrella cinerea)

25.细嘴沙百灵(Calandrella acutirostris)

26.角百灵(Eremophila alpestris)

27.小云雀(Alauda gulgula)

燕科(Hirundinidae)

28.灰沙燕(Roparia riparia)

29.岩燕(Ptyonoprpgne rupestris)

30.毛脚燕(Delichon urbica)

鹡鸰科(Motacillidae)

31.黄头鹡鸰(Motacoilla citreola)

32.白鹡鸰(Motacoilla alba)

33.平原鹨(Anthus campestris)

34.水鹨(Anthus spinoletta)

鸦科(Cervidae)

35.褐背拟地鸦(Pseudopodoces humilis)

36.红嘴山鸦(Pyrrhocorax pyrrhocorax)

37.渡鸦(Corvus corax)

伯劳科(Laniidae)

38.楔尾伯劳(Lanius tephronotus)

岩鹨科(Prunellidae)

39.棕胸岩鹨(Prunella strophiata)

40.褐岩鹨(Prunella fulvescens)

鶲科(Muscicapidae)

41.蓝点颏(Lusinia calliope)

42.赭红尾鸲(Phoenicurus ochruros)

43.漠即(Oenanthe isellini)

44.黑喉石即(Saxicola torquata)

45.棕背鸫(Turdus kessieri)

文鸟科(Ploceidae)

46.石雀(Petronia peteronia)

47.棕背雪雀(Montifrgilla blanfordi)

48.黑喉雪雀(Montifrgilla davidiana)

雀科(Fringillidae)

49.曙红朱雀(Carpodacus eos)

50.高山岭雀(Leucosticte nemoricola)

51.大朱雀(Carpodacus rubicilla)

52.拟大朱雀(Carpodacus rubicilleides)

53.红眉朱雀(Carpodacus pulcherrimus)

54.灰眉岩鹨(Emberiza cia)

爬行纲(REPTILIA)

蜥蜴目(LACERTIFORMES)

鬣蜥科(Agamimdae)

1.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iangalii)

鱼纲(PISCES)

鲤形目(CYPRINFORMES)

鲤科(Cyprinidae)

1.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

2.小头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icrocephalus)

鳅科(Cobitidae)

3.长鳍高原鳅(Tripiophysa(T.)longianalis)

4.细尾高原鳅(Tripiophysa(T.)stenura)

5.细体高原鳅(Tripiohysa(T.)leptosoma)

6.小眼高原鳅(Tripiophysa(T.)microps)

(二)动物区系分布的特点

由于本区地势高亢,气候干旱寒冷,植被类型简单,食物条件及隐蔽条件较差,动物区系组成简单。但是,除猛兽猛禽多单独营生外,有蹄类动物具结群活动或群聚栖居的习性,因而种群密度较大,数量较多,这是青藏高原东部及南部森林动物不能比拟的。

本区动物区系的组成特征主要表现在:

1)哺乳动物特有种占重要地位。可可西里地区的青藏高原特有种计有11种之多,其中最著名的物种有藏羚、藏野驴、野牦牛和藏原羚等;具有产业意义的种类有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和高原兔(Lepus oioslolus );具有一定科研价值或在食物链中起到生态平衡作用的小型动物,有多种鼠兔(Ochotona spp.)和松田鼠(Pitymys leucuius)等。分布于欧亚北大陆或中亚地区,并见于可可西里的古北界种类有17种,这些种类为棕熊、猞猁、盘羊、岩羊和小毛足鼠等。狼系本区唯一的广布种。

综上所述,可可西里地区哺乳动物的区系组成别具特色。原因是本区远离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一些中亚或蒙新区较为典型的荒漠、半荒漠种类及其他北方种类,未能扩展到本区,致使古北界物种的成分明显减少。

2)鸟类以古北界成分居优势。鸟类的区系组成与哺乳类恰恰相反,即古北界种较多,而特有种仅7种(如:藏雪鸡、褐北拟地鸦、长嘴百灵、雪雀等),余为广布种,候鸟占一定比例,偶尔有大白鹭等迷鸟出现。

3)本区自东南至西北方向虽然分别出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及高寒荒漠草原植被类型,但大、中型哺乳动物(如:藏野驴、野牦牛、藏羚、藏原羚等)均可见于上述各植被带,即无明显的地域差异,但在种群数量上会有一定的差别。例如,藏原羚喜在草甸和草原环境中栖息,数量相对较多,在气候更加干旱的荒漠草原带中较少见,甚至绝迹。

4)不同的植被类型,小型哺乳动物的组成也略有差异。黑唇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在高寒草甸,拉达克鼠兔(Ochotana ladacensis)却栖息于高寒草原及荒漠草原;而荒漠类型的小毛足鼠(Phodpus roborovskii)仅在本区西北隅的荒漠中出现。

(三)濒危珍稀动物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濒危珍稀的兽类有13种,其中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即雪豹、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白唇鹿;二级保护动物有8种,即棕熊、猞猁、兔狲、豺、石貂、岩羊、盘羊、藏原羚;珍稀鸟类计有8种,含一级保护动物2种,即金雕、黑颈鹤;二级保护动物有6种,即秃鹫、猎隼、大鵟、红隼和藏雪鸡、大天鹅。

濒危珍稀动物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藏羚羊,以其珍贵的绒毛,而遭到不法分子的大规模猎杀。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英文名:Tibetan antelope或Chiru,中文别名:藏羚羊、长角羊,藏名译音:Zu。分类:偶蹄目、牛科、藏羚属(Pantholops)。肩高:80~85cm(雄),70~75cm(雌);体重:35~40kg(雄),24~28 kg(雌);毛色:雄羊黄褐色到灰色,腹部白色,额面和四条腿有醒目黑斑记,雌羊纯黄褐,腹部白色;角长:成年雄性50~60cm(雌性无角);寿命:一般不超过8岁;习性:集成十几到上千只不等的种群,生活在海拔4 300~5 100 m(最低3 250 m,最高5 500 m)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夏季(5月)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至东昆仑山脉北麓一带,调查区是藏羚羊迁徙的途经地区,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只有少数种群不迁徙,目前藏羚羊迁徙的原因还不明确,有待于动物学家的研究。分布:只限青藏高原,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偶尔有少数由此流入印度境内拉达克。数量:少于75 000只(据夏勒1999年估计),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野牦牛(Poephagus mutus),偶蹄目,牛科,牛亚科、牦牛属。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野牦牛体形笨重、粗壮,成年个体肩高1.3 m上,体长2.0 m以上,体重1 000 kg以上,而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个体;雌、雄个体均有角,角形相似,雄体的角明显比雌性的角大而粗壮,毛色绝大多数呈通体褐黑色,仅吻周、嘴唇、脸面及脊背一带显霜状的灰白色。该物种是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其分布高度在海拔4 000~5400 m之间,在高寒草原或荒凉的寒漠地区,每天大部分时间均在进行摄食,边食边漫游,无十分固定的栖居地,只有大致的分布区。营群居生活,除个别雄性个体常单独生活外,一般总是雌雄老幼活动在一起,少则数头,多则数百头甚至上千头。据有关资料表明,雄性野牦牛3岁性成熟,每年进入秋季后,野牦牛陆续开始交配,雄牛生性凶猛好斗,在交配之间争偶现象非常激烈,胜者率领数只到20多只雌牛一起活动,败者往往尾随群体伺机交配,或离开群体另觅新欢。怀胎雌牛每年6~7月份产仔,妊娠期240~250天,每胎一仔。成群的野牦牛会主动逃避敌害,遇到人或汽车也会跑走,而性情凶狠暴戾的孤牛则恰恰相反,常会主动攻击在它面前经过的各种对象,能将行驶中的吉普车顶翻,受到伤害的野牦牛不论雌雄,都会拼命攻击敌害,直到力竭死亡,野牦牛发起攻击时首先会竖起尾巴示警,因此在野外工作中必须掌握野牦牛这一特点。野牦牛的主要天敌是狼群,后者常在冬季以围攻的方式将老龄、幼龄和体弱的野牦牛追到冰上,待其滑倒后群起撕食。

世界动物区系是如何划分的? 我国的又属于什么区系?

陆生动物的话, 古北区,包括欧洲及亚洲北部 新北区,包括北美洲 古热带区,包括非洲 新热带区,包括南美及加勒比海诸岛 澳洲区,包括大洋洲 东洋区,包括亚洲热带大部,东南亚为主 也有一些分法将南非划为开普区、马达加斯加划为马岛区,不过这种分法不典型 我国属于古北区和东洋区

鸟类分布型和区系是根据什么分的?

陆地动物由于地理及其气候屏障而彼此隔开,分界明显。根据陆地脊椎动物的分布,世界陆地动物区系可划分为6个区(界)(图 1-1) ,即古北区(界)、新北区(界)、埃塞俄比亚区(界)(热带界)、东洋区(界)、新热带区(界)和澳洲区(界)。无脊椎动物区系划分与上述区系划分基本一致。 澳新区包括澳洲大陆、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太平洋岛屿。这一动物区系是现今动物区系中最古老的,至今还保留着很多中生代的特点。动物种类中没有在地球其它地区已占统治地位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但保留了现代最原始的哺乳类即原兽亚纲(单孔类)和后兽亚纲(有袋类),前者为特有,后者种类繁多。澳洲大陆上还有特有的鸟类如鸸鹋、食火鸡、琴

世界陆地动物区系的另一种分法

根据动物区系成分的系统发生和历史的共通性,将世界陆地动物区系划分为六个区:全北区、东洋区、热带区、新热带区、澳大利亚区和南极区。
全北区 占有北半球的大部分,包括从欧亚大陆北缘到撒哈拉和喜马拉雅山以及从北美洲大陆至墨西哥索诺拉州。该动物区系的历史,大体上反映了冰期气候变化的影响。当更新世最大冰期时,由于海平面下降,白令海峡间有陆桥相连,冰川前被迫南迁的动物区系完全混杂,第三纪时新旧大陆北部两地动物区系的差异最后消失,形成一个统一的动物区系。如哺乳类的鼹科、猬科、鼠兔科、河狸科,鸟类的潜鸟科、松鸡科、太平鸟科、攀雀科、鴁科、施木雀科,两栖类的洞源科、蝾螈科等都是典型的两地共有动物。冰川退却后,由于陆桥消失,两地失去了连接,新露出的区域被重新移居,欧亚大陆北部与北美洲两地间动物区系的差异便发展起来,产生了属、种的分化。有人将全北区划分为古北区和新北区。
(古北区 包括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与阿拉伯半岛中、北部以及喜马拉雅与秦岭山脉以北的亚洲大陆。哺乳动物月鼠科、跳鼠科、睡鼠科、鼹形鼠科等为古北区所特有,鸟类岩鹨科及两栖类小鲵科主要分布于古北区。本区还有一些特有的属,例如鼹鼠、金丝猴、貉、獾、骆驼、獐、狍及山鹑、鸨、沙鸡、百灵、地鸦、岩鹨、沙雀等。
新北区 包括墨西哥北部及其以北的北美洲。哺乳类叉角羚科、山河狸科,爬行类北美蛇蜥科,两栖类鳗螈科、两栖鲵科,鱼类弓鳍鱼科、雀鳝科等为本区所特有。特有的属有美洲麝牛、美洲河狸、美洲獾、美洲松鼠、豹鼠、蹼足鼹、野吐绶鸡等。)
东洋区 又称印度马来亚区,包括印度、中南半岛、菲律宾和中国南部。本区与热带区有许多共同之处,在第三纪时均为热带雨林,栖居着一些世界性的热带种类。如鳄科、鹦鹉科、日鷉科、蟒蛇科、壁虎科和蚓螈科等。更新世气候恶化,喜暖的古北区森林动物南迁进入本区和热带区,如类人猿、猴类、象、犀、牛、猪、灵猫和犀鸟、鸭、太阳鸟等类群。由于陆地的分离,两区共有的类群产生一些分化,发展了各自的特有属,如长臂猿、猩猩、亚洲象、东方灵猫等。本区特有的类群哺乳类有树鼩科、刺山鼠科、眼镜猴科、大熊猫、小熊猫,鸟类有和平鸟科、冠雨燕科,爬行类有平胸龟科、异盾蛇科、鳄蜥科、拟毒蜥科、食鱼鳄科。本区分为印度、中南半岛、南中国—喜马拉雅三个亚区。动物区系的明显差异表现在种的水平上。
热带区 又称埃塞俄比亚区,包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及马达加斯加岛等地。更新世气候恶化,古北区喜暖动物南迁进入东洋区和热带区,但没有鼹鼠、鹿和熊。本区分化出来的特有属有黑猩猩、大猩猩、疣猴、狒狒、非洲黑犀、非洲象等。特有的类群有蹄兔目、管齿目、金毛鼹科、象鼩科、土豚科、河马科、长颈鹿科、珠鸡科、鹭鹰科鸵鸟科和非洲肺鱼科等。其中长颈鹿科并不起源于非洲,原产欧洲、印度和中国等地,今在其起源地已经灭绝,而保留在非洲并成为特有动物。本区有一些古区系成分,如蚓蜥、蚓螈、鲡鱼和淡水贻贝等在古北区从未发现过它们的化石,但却见于南美洲(新热带区),证明非洲大陆曾是古生代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马达加斯加岛动物区系具有显著的独特性,几乎所有热带区哺乳动物在这里都不存在,仅有非洲河猪是晚近时期从非洲大陆迁来的。作为该岛的特有类群有狐猴科、大狐猴科、指猴科、马岛猬科和拟鹑科、裸眉鸫科、鹃鴗科等。
新热带区 包括整个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陆、墨西哥南部及西印度群岛。是世界最具特色的动物区系。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南美洲曾是一个孤岛,发展了许多特有类群,且与其他区域联系较少。本区古老成分的代表是贫齿类和有袋类中的原始哺乳动物。有袋类有新袋鼠科和负鼠科,贫齿类有三个现存的科:树獭科、犰狳科和食蚁兽科。啮齿类特殊的科有美洲豪猪科、豚鼠科、毛丝鼠科和刺豚鼠科。特有的羊驼是偶蹄类的代表。特有鸟类占全部鸟类的三分之一,如美洲鸵科、鴱科、叫鸭科、麝雉科、灶鸟科和伞鸟科等。独特的鱼类有美鲇科和南美肺鱼等。还有一些原为本区所特有,现亦分布于新北区,如西科、浣熊科和蜂鸟科、霸鶲科等。
澳大利亚区 又称大洋洲区,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伊里安岛和太平洋诸岛。是世界最古老的动物区系,从中生代一直到上新世,澳大利亚经历了漫长的隔离时期。动物区系高度特化,具有许多特有类群,包括原兽亚纲单孔类中的鸭嘴兽科、针鼹科和后兽亚纲有袋类中的袋鼬科、袋熊科、袋鼠科等。鸟类中鹦鹉有3个特有科:冠鹦科、倭鹦科、吸蜜科。还有一些十分特殊的科:鸸鹋科、鹤鸵科、琴鸟科、冢雉科、无翼科和园丁鸟科等。淡水鱼类有澳大利亚肺鱼。欧洲移民引进一些古北区动物,如英国穴兔、欧洲狐等,对原有动物区系产生了显著影响。
南极区 南极大陆现在完全被冰雪覆盖,但在地质历史中,大部分时期曾是丰富的具有热带性的动、植物区系。根据化石研究,本区绝灭的动物属古冈瓦纳动物区系。有证据认为已发现的三尖叉齿兽和杯龙类与南非发现的化石同种。现代动物区系是由极端耐寒的无脊椎动物,特别是螨类和无翅昆虫所组成。脊椎动物最著名的是企鹅和鹱、鸥。企鹅是十分古老的类群,南极是其起源中心,由此向北辐射。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