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现代农业中计算机和工程机械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计算机在农业领域有哪些运用?

第一,计算机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的全面渗透,简直是无处而不往,无往而不胜。可是,根据社会各个产业部门具体条件的不同,并结合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实际情况,计算机对于各个产业部门的渗透次序,往往是先工业,后农业,或者是先第二、第三产业,后第一产业。农业部门乃是计算机使用的后进单位,这既是事实,也是一种变量。根据农业在整个社会产业结构中所处的基础地位,及其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战略地位,以及它目前仍较落后的技术现状和全社会对农业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凡此种种,都构成推动计算机技术加速向农业渗透的强大合力。若干年以后,当第二、第三产业的计算机逐步趋向饱和的时候,而农村的确是个广阔的天地,计算机是可以在这里大有作为的。上述数项计算机在农业领域的初步应用,只作了大概的说明。

第二,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鲜明特点,也是突出优点为:速度快,效益高,功能多。计算机应用于作物育种时,以计算遗传相关系数为例,供试品种60个,重复5次,20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计算,若一个人用EL-5002计算器运算,约需400天;而在微型机上计算从输入数据到输出结果,只需3-4小时,提高计算速度1000倍以上,真是神速极了。我国江苏省农科院开发的“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若在全国水稻种植面积4.9亿亩中推广1/10,即4900万亩,则一年可望增收稻谷12亿公斤左右。其效益之高,确实惊人。计算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除上述作物品种资源研究、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作物保护、农人管理以外,还有土壤肥料研究、畜禽饲养、农业气象、农业生产管理等等。此外,我们可以看到,每一项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几乎都有计算机参与,生物技术、遥感技术、核技术以及激光技术、机器人技术在农业中的实际应用,都离不开计算机这项普适性技术。计算机功能之多,使其他技术望尘莫及。

第三,计算机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了计算机技术与农业科学技术乃至社会科学内外交叉的奇异格局。早在70年代初期,在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部署下,由美国密执安州大学教授T稪.里奇主持的CERES作物模拟模型的开发项目,参加研究工作的数十位科学家,其学科专业涉及农学、生理、土壤、气象、水文和计算机等。其实,计算机应用于农业,引发的学科杂交态势错综复杂,其中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参与,使整个领域的学科杂交优势十分明显,这是难能可贵的。这里,与农业用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竞相增长,各种有关的科技人才争相荟萃。这是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必需的社会环境,也是现代农业活动逐步信息化和智能化必备的社会氛围。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有哪些

一、 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与竞争力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一个支柱型产业,农业的生产力与竞争力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近些年来,随着工商业的飞速发展,农业遭受到了比较大的挤压,加上传统农业的生产力较低,经济效益较低,也使很多农民放弃了土地,投入到了城市建设与工商业之中,导致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特别是在一些山区,由于机械化水平较低,体力劳动繁重,很多人都放弃了农业生产,这也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力造成了很大的流失。 面对这样的状况,就需要我们能够认识到科技的力量,通过机械化的普及,来提升农业的生产力与竞争力,让群众重新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与便捷性,提升他们的生产积

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有什么重要性举例说明

1、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具有根本的推动作用。

新的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和组织重大科技行动等措施,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尤其是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迅速产业化,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科学技术使得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设备更加具有智能技术,可有效提高劳作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或通过科技提高乡镇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如畜牧饲养业中,特别是养鸡业已进入工厂化连续生产的阶段,自动控制小气候的密闭鸡舍是畜牧机械的新发展。

3、科学技术可以促进养殖业的规模化。

实施优质高效畜牧水产科技行动,可以加速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进程。开展畜牧水产优良品种选育、饲料开发、生产设施设备研制、疫病综合防治等技术研究,加快畜牧水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建立健全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推动畜牧水产业全面发展,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4、高科技灌溉设备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低、浪费和水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与设备,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正在广泛使用,如自动化喷灌设备。

5、科技的发展可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

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科技

计算机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

  • 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农业科学的数值计算;农业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农业计算机模拟系统;农业计算机专家系统;因特网与农业。

  • 农业计算机专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农业专家的工作,它综合土壤、气象、水利、良种、肥料、病虫害防治等影响农业生产效益的因子,汇集农业专家的群体智慧,提出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最优方案,从而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并获得较好的效果。

计算机对作物育种与栽培方面都有哪些作用?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作物育种领域大显身手,建功立业。国际水稻研究所精选了300个水稻优良品种组成亲本材料圃,并对亲本性状进行详细调查,把结果输入计算机,对主要性状进行归类,建立了亲本数据库。这样,人们就可快速、准确地检索,育种家得以及时、全面地了解亲本的各种性状、特性及有关信息,为选配亲本提供依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等7个育种研究单位于1984年选择一批亲本品种,按统一设计、统一记载标准和格式进行观察记载,为建立亲本数据库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

在亲本研究和选配方面,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于1978-1982年以北部冬小麦区45-59个常用小麦亲本为材料,对27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系统调查,在M-CZ1/50微型机上进行了遗传距离类平均法聚类分析研究,客观地确定了所研究亲本间的亲疏关系,为亲本选配提供了科学依据。

除此之外,计算机在理想株型研究、杂种后代选择方法的模拟、品种系谱追踪、系谱记录和后代选择和提高区域试验质量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计算机建立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则为育种工作的正确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开发成功“冬小麦新品种选育专家系统”,曾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系统根据人工智能理论、知识工程方法和专家系统技术,把小麦遗传育种方面的专家知识和经验组成知识库,采用专家知识与作物性状值、育种目标和标准权数有机结合的知识表示方法,来表达育种专家求解问题的特点及其推理过程。该系统收集了全国有关地区数十年育种、区试、生产等数据资料,建成14个事实库,收集范围广,准确可靠。系统的推理能力强,回顾性检验符合率在90%左右。该系统可在北方冬麦区地区级以上小麦育种单位和农业大专院校作物育种专业推广应用。

计算机进入作物栽培过程,各种作物模拟模型频频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人们认为,这标志着世界农业进入了信息时代。

目前,美国的作物模拟模型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作物模型之一。该作物模型是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动力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构成的作物——土壤——大气系统的动态模拟模型。它系统地研究了作物生长、器官发育和产量形成等方面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并分析了外界环境对作物光合、呼吸、蒸腾作用以及光合产物的输送、转化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的影响。该模型描述了影响作物生产力的如下五个过程:一是品种的遗传特性及天气条件对作物发育过程的影响;二是叶片、茎秆和根系的生长;三是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四是土壤水分的利用和分配;五是氮素的输送和分配。该模型模拟作物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动态过程,并能进行作物产量预测和提供节水施肥的决策信息。它为广大农户进行作物栽培优化管理提供指导。它也是农业领导和生产部门的辅助决策工具。现在,我国已引进美国作物模型,为开发我们自己的作物模型作参考。

近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有关课题组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成功地开发了“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可使每亩水稻增产5-10%。江苏、福建、陕西、贵州等省的广大农户和农业技术部门,按这一系统提供的当时当地最佳栽培指标和栽培措施种植水稻700万亩,增产约1.75亿公斤,增收近1亿元。该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大型作物模拟模型,是作物生理生态的计算机模拟技术与作物栽培的优化决策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利用这一系统,可在计算机上逐日模拟水稻实际生长发育、光合生产、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等复杂过程,找出最佳播期、播量、栽期、栽插密度、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最佳的水稻栽培指标和措施,使用于水稻的实际种植。这一系统适用于不同气候、土壤、品种,稻作制度和育种方式的水稻栽培。用户可借助该系统制定主要水稻品种的常年优化决策,并据此进而绘制水稻高产栽培模式图,直接用于水稻种植。也可根据气象条件和苗情变化,制定当年的栽培优化决策。有关权威对此项成果评价很高,认为这是我国作物栽培研究领域的一项开创性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有关水稻发育期和叶龄动态的模型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一系统的开发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荷兰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完成大型作物模拟模型的国家。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