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孟子字义疏证》以下内容翻译

文言翻译(自《孟子字义疏证》)

以前的人都知道老子庄子与释迦牟尼都不同于古代圣人,听到他们主张的遏制欲望的学说,还没有理解信服。到了宋代的儒生,却认为他们跟古代圣人是一样的。天理与人欲的分别,人人都能说道。现在的国君,对古圣先贤体察民情、满足百姓欲望的做法,觉得都很琐细隐微,所以不放在心上,这也不足为怪。到了他们拿“天理”来责罚人的时候,不难举出天下高风亮节的事例,以道义的名义去责罚。辈分高的人拿“天理”责罚辈分低的,年长的拿“天理”责罚年轻的,地位高的拿“天理”责罚地位低的,就算责罚错了,也是顺乎“天理”的;晚辈年轻低贱的人如果也拿“天理”来争辩,就算有道理,也被认为是忤逆。于是乎在下之人没法把普天下之人有同样的情感欲望这

谁能翻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译:上天所给予人的气质叫做性,依照本性去作事叫做道,修道的方法就是教化。这个道,不能离开片刻我的身心;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正道了。

翻译 : 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

“理”,即是 人之自然情欲无有差失 。没有所谓 人于情欲上未得以认知 就在“理”上得以认知的。


戴震认为 人性禀受阴阳五行之气而形成。人的欲望是自然之本能,对美德的爱好是人知觉的固有属性,肯定人欲的存在有其自然合理性。进而认为“理”是人自然情欲没有差失的(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从根本上否定了程朱理学“天理”“人欲”二者不能并立的观点。

“人之血气心知本乎阴阳五行者,性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硫证》卷下)

“夫人之生也,血气心知而已矣。”(《疏证·理》上)

“欲,生于血气。”(《疏证》上)

“理者,存乎欲者也。”(《疏证》上)

“喜怒哀乐之情,声色臭味之欲,是非美恶之知,皆根于性而原于天。”(《绪言》卷上)

“天下必无舍生养之道而得存者,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为矣;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无欲无为又焉有理!”(《疏证·权》卷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什么意思?

天命之谓性[编辑本段]语出 这是《中庸》开篇的一句话。 [编辑本段]注释 1、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按照朱熹的说法:“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 是说天所赋予的气与理的时候,也必然赋予了与之相符的使命。 2、古语“之谓”不同于“谓之”。甲“谓之”乙,甲就叫做乙,甲是对乙的解释,乙是甲的称谓。甲“之谓”乙,是甲也可以称作乙,就像女子也可以称作人,是一种隶属关系。清代学者戴震曾明确提出过:“古人言辞,‘之谓’‘谓之’有异:凡曰‘之谓’,以上所称解下,如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率性之谓道”是什么意思?

“率性之谓道”的意思是遵循本性,也属于道的内容(《中庸》之道)。

1、出处

《中庸》:“天命之谓性”。

2、作品简介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3、创作背景

《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宋代以前,皆主张是子思所作,如:司马迁:“子思作《中庸》”(《史记·孔子世家》),郑玄:“《中庸》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三礼目录》),李翱:“子思著《中庸》四十七篇,传于孟轲”(《李文公集·复性书》),朱熹:“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中庸章句·序文》);自宋代开始,有主张是子思与秦汉之际的儒者杂述而成,如:欧阳修:“问:礼乐之书散亡,而杂出于诸儒之说,独《中庸》出于子思。子思,圣人之后也,所传宜得其真,而其说异乎圣人者,何也?”(《欧阳修全集·问进士策》),叶适:“汉人虽称《中庸》子思所著,今以其书考之,疑不专出于子思也。”(《习学记言序目·文鉴三》),钱穆:“就鄙意,《中庸》与《易传》,同为晚出书,两书作者乃染有道家思想之影响,而求汇通儒道以别开一新境。”两种观点各有依据,现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

4、作者

子思,鲁国人,姓孔,名假,孔子之孙,春秋战国之际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历史上被称为“述圣”,他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子思之儒”。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