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里的“走了板眼”是什么意思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原文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作者: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川的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 阅读答案

1.用文中原句回答:“我”至今不能忘记先生的原因是:这位老师至今还没有放弃我,这个曾经惹他生气的学生! 2.先生给我的印象主要是从 [绰号][外貌][动作][语言][为人]等方面来刻画的。 3.先生的凶表现在他的[样子] [性格 ]上,作者还具体写了[作文课上]这件事来刻画的。 先生“从这次起,算是认识我了”,是指认识了“我”什么? 认识了“我”是一个有自尊,有正义感,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学生。 .先生酒醒之后的所作所为又说明了先生的什么品质?他使“我”受益最多的是什么? A先生的什么品质——热爱学生 ,恪尽职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B他使“我”受益最多的是——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这篇文章中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梁实秋的散文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从文章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作者不惜笔墨,连用四个小节,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作者实际上是在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段(第1小节):总写不能忘记国文老师的原因。 第二段(2——6小节):叙写国文先生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 第三段(7——11小节)叙写“我”从徐先生处所得到的益处。 第7小节是这一段的总领,“居然”表达了“我”的意想不到。“受益最多”既照应文章开头,又统领下文。 第8小节主要写徐先生选编教材的独到和讲课的亲切。 第9小节主要写徐先生的课文诵读。 第10小节主要写徐先生改作文。 第11小节主要介绍了徐先生给学生所讲的作文技巧。 第四段(第12小节)写“我”对徐先生的深深怀念。 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有感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老师,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自己难忘的老师.梁实

请联系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全文,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梁实秋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译作《莎士比亚全集》等。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作者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全文共12自然小节,可分四段:第一段(第1小节):总写不能忘记国文老师的原因;第二段(2--6小节):叙写国文先生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第三段(7--11小节):叙写"我"从徐先生处所得到的益处;第四段(第12小节):写"我"对徐先生的深深怀念。此文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如下特点:欲扬先抑,似贬实褒;善抓特征,描画细腻;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此文可登录网站查寻。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