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心理学问题童年缺乏关注如何调整?

童年缺乏关爱,父母吵架,长期压抑,怎样才能走出来?

当烦恼无法自行摆脱,而人又想积极求助,那么只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

这样的父母缺少足够的教育理念,甚至他们可能没有想过什么是夫妻,以及他们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他们只会在遇到矛盾时选择争吵。

也许在冲突不断演变时,会摔东西,打人、骂人,而这些行为会让人感觉他们生活在原始社会。我们作为人,首先要有文明,为什么轻易地把糟糕的情绪随意发泄?为什么在一遇到使自己的心情不好时就瞬间点燃怒火,这是需要思考的。

那么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中长大的人,很难对父母有感情,因为他体会不到父母的爱,在他看来只有伤害。所以很容易被这种不好的氛围影响,当这种影响作用的时间越来越长,逐渐感觉到自己抑郁了。

所以要去找到自己抑郁的原因,才能去找方法来解决。往往是感到对生活无望,对未来无望,对自己无望,而这种情绪又会导致恶性循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谁都不会好过,父母之间总是像仇人一样互相对峙,孩子在家里体会不到温暖,体会的是枪林弹雨。

所以这肯定不是一个正常的家庭,而且我相信这样的家庭模式在中国会有很多,看了三年的《金牌调解》,看到过许许多多让人难理解的家庭模式,那是因为这些人从来不知道心理咨询这个概念。

所以采取的是上一代的言行模式,有情绪了就发泄,别人让我不舒服,我也要让别人不舒服,他不会对不当的情绪进行一下中断,反而变本加厉地采取互害模式。

所以很难培育出心理正常的小孩,他看什么事情几乎都是负向的,他长大成人以后会选择疗伤,因为他也想改变,可是会感到很困难。改变的前提是感受到爱,在内心缺少安全感时,想改变自己就像是一句空话一样。

但是我们会留意到,父母很少会是抑郁的,他们能量很高,还得留着吵架呢!往往孩子会是低能量的,因为他在用能量来尽力维护内心的秩序。往往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会恐惧婚姻,对婚姻丧失信心,会感觉自己很脆弱,不值得爱与被爱,心就像一层薄玻璃一样,一碰就会碎。

孩子承载了太多在他这个年龄段不应该承载的痛,承载了太多来自于父母的情绪炸弹,往往孩子会采取攻击自己来让自己感到痛苦,因为一直压抑,心理会很难受。

幸好我们是可以走出来的,怎样走出来呢?是要去积极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有一种心理咨询的方法是正念,通过冥想来让自己情绪获得平静,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调整我们的认知,父母是因为文化程度低,教养不好,那么我们要比父母的文化程度要高,我们会很好的控制情绪,这就是我们与父母最大的不同,我们超越了父母。

并且父母的不当言行不仅给他们自己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也让别人也感到不舒服,他们既是破坏情绪的污染者,也是承受坏情绪的受苦者,所以我们为何还再用这种模式生活呢?

可以跟大家说一个事,在中国有绝大多数人是从来没有进行过心理咨询的,被称之为原生态来访者,不懂得情绪管理,不知道与人相处的正确模式,而且往往他们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农民。并且他们那个年代的婚姻不是彼此情投意合,更多的是凑合。

所以这样的婚姻就是不和睦的,又怎能有爱呢?我们以前经常听到一句话:感情,相处时间久了就有了。可是在一开始就没有感情,又怎么能够培养感情呢?这得有多困难。

在困难中也会看到希望,我们要把认知调整为正向,看到父母这样的模式要想到,我以后不要去复制他们的生活,我要让自己生活地更好,一定不要在你结婚以后,也找了一个脾气火爆的人,然后你大声喊道:我终于和父母一样啦!

一代要比一代强,父母那一代缺少文化,不懂得同理心,父母有他们的局限,并且他们的成长经历也许就是生活在家暴的环境,那么他们就会去习得这个模式。要记得人无法给出他没有的东西,人只有给出他有的东西。

在父母看来,供你吃、供你穿,就是最大的爱了,当发生冲突时,他们会采取他们父母的模式,因为他只会这一种。那么我们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的,父母没把我们饿死就是对我们的仁慈了对吗?

其实父母也是可怜的人,虽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是如果他们知道这样的方式是错的,他们还继续再用,那就是他们的问题了。可是很多时候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样的方式是有问题的,现在不是还有很多人信服“棍棒底下出孝子”吗?

我们每个人是受着自身信念来驱使要怎么生活的,也许父母之间吵了这么多年,早已经习惯了用这种模式,一方使用攻击性语言,一方采取防御,也使用攻击性语言。那么我们知道了这种模式是有问题的,就不要再使用了,也不要再攻击自己了。

想一想,父母这一生也是挺苦的,他们没有过上想过的生活,在总是吵架的过程当中耗费了多少年华,现在改变还不晚,父母难道不希望子女幸福吗?可是如果父母依然不改变的话,子女很难幸福。因为子女会把父母的婚姻当成模版,会想到自己以后的婚姻是否也是这个样子?其实并不是的,因为你与父母不同,你已经意识到了问题,并且你要找的是你爱的人,而不是像父母那一代选择凑合过。

人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他感受到爱。想一想自己有多久没有感受到爱了?有多长时间一直是紧绷着神经去生活的?有多久没有好好的放松过了?

对这些父母们,我也想问一下,你们有多久没有感受到爱了?有多久没有感到内心的宁静和美好了?有多长时间没有回忆起美好的事物了?在你心理是否有美好的事物呢?是否还让这种生活模式继续下去呢?

我们的生活不可能全都是负向的,是我们聚焦于负向的事情了,所以可以去找擅长解决婚姻、家庭类的心理咨询师谈一谈,去寻找策略,去努力改变固化的模式。

我们哪有不希望自己幸福的呢?可是为何总在做着让自己不幸福的事呢?总感觉到自己思维总是负向,那么怎样才可以转变成正向呢?总是负向认知,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为了获得幸福,首先要通过爱自己开始,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而我们的行为模式也会让身边的人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身边的人的反应又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模式。所以总得有一个人开始改变,关系才能得到改变。

先改变沟通模式、改变行为模式,他人也会相应地开始改变,就像你对他人表示一个微笑,他人也会回你一个微笑。你对他人善意,他人也会对你善意,并且你需要一直这样去做,才能形成好的氛围。

抑郁症是可治疗的,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会很有帮助,需要你有动机来改变自己啊!你可以寻求身边朋友的帮助,与朋友谈话,健康规律的饮食和睡眠,坚持锻炼,参加支持性的团体,加入一些网络社群,有的人通过描述自己如何从抑郁状态走出来的经历,会对其他人是一种促进作用。

而且很多人在得了一种病以后,会更了解这个病本身,当康复以后,会更愿意帮助到和他们有共同问题的人。所以我们需要去积极寻求帮助,会有很多人愿意伸出援手,不要拖延时间治疗,因为你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如何补齐童年的缺失,心里的缺失?

如果幼年时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人终其一生,都会不断寻觅,并因此引发各种状况,直到找到曾经缺失的心理营养。 例如,小时候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大部分的人都是去找爱人、配偶来补足这个需求。 一旦进入婚恋关系,就可能没完没了地要求对方,对你做无条件的接纳或者对你非常重视,如果对方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可能引发一场大战,这也是很多婚恋关系最后走向破碎的重要因素。 所幸,25岁之后的我们,是有能力做自己的父母,帮助自己补足心理营养的。 那么,在我们的行为背后,究竟缺的是什么心理营养?如何通过了解自己的天生气质类型,在成年之后补足呢? 壹心理与“心理营养”提出者林文采博士,联合开设《童年时缺失的心理营养,如

童年时与父母关系淡漠,长大后应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童年时与父母关系淡漠,长大后应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都知道童年的成长经历非常大。许多研究表明,有人有幸福的童年经历,他们有一个更加阳光的个性,一个更健康的个性,更健康的心态。有不幸的童年的人就是相反的。但仍然有一点,它经常被忽视,也就是说,有些人的童年不会谈论不幸,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不会闭上父母,甚至有一些抵制与父母相处。成年后,父母关系的心理和现实将出现更明显,主要是在以下四个方面:

童年缺乏安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心理增长任务”。如果某个阶段没有相应的任务,那么他们个性的声音和心理健康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童年期间是需要在父母身上父母的一段时间。如果你受到足够的关注和关心,你会使内心深度是安全感。我觉得我处于受保护的状态。无论发生什么事,有人会为自己脱颖而出,您可以使用最宽松的放松。心态正面临着生活中的一切。

相反,如果父母在童年期间没有足够的温暖和照顾,因为各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然后,在孩子的深处,会有一种不安的情感,这也是在很多人之后不合适的重要来源。当然,没有必要,今天社会的生命压力很大,很多父母都努力工作难以努力实现更好的生活,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但请记住,更多的物质也足够陪伴,关注,比童年中的父母温暖。

我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表达爱情。小编坚定地认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父母都爱他们的孩子。但它可能是由于个人性格,或者太多,或者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更积累。许多父母在童年期间不会对孩子说,“妈妈非常喜欢你”或“爸爸非常爱你”。孩子是童年期间最多的爱情。他们很快就来到了这个世界,她不知道是什么是爱,我不知道真正的爱的行动,我不知道如何表达爱情。此时,父母使用单词和行动来为孩子们做一个例子。

如果父母错过了这个最好的时间,让孩子们因为各种原因而生活在童年中,他们没有关闭,那么孩子可能不会感受到他们家人的爱,他们看不到我父母之间的爱(如果可以的话我经常看到我的父母。换句话说,“爱”这个词可能是来自孩子的心灵的问号。TA不知道“爱”是特定的。然后在它变化之后,TA不会知道如何制作爱。

童年情绪障碍的孩子怎样调整好得快

多采用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 诸如有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治疗及游戏治疗等。在支持性心理治疗中首先耐心听取患儿诉说自己的内心体验对他们的痛苦适当地表示同情,指导他们去适应环境增强克服情绪障碍的信心。注意尽量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因素避免太多的环境变迁。家庭治疗以改变家庭成员的不良教育方式为主,尽量给予患者更多的感情上的交流和支持,行为疗法以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及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来消除或纠正儿童异常或不良行为,在认知疗法的基础上配合行为疗法并结合催眠疗法和心灵重塑疗法从深层潜意识消除负面情绪扭转对事件的观念和看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

童年缺失的心理营养,如何在成年后补足?

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错过了那个时期,没有及时补给,孩子就很容易缺失心理营养。我们知道孩子童年时期最需要的就是关爱、指引和安全感,如果童年缺失的心理营养,如何在成年后补足?


童年时候缺失的心理营养其实是可以在成年之后补足的,但是心理营养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弥补何尝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就是成长,在弥补的过程中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成长的意义。弥补过去缺失的心理营养,我们可以这样做:


自我审视


成年之后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所走过的人生旅程。静下心来,细细自我审视,你就会发现你身边欠缺什么,你需要补充什么?总之你会对自己最真实的状态有一个真实的了解,认识到最初的自己,确认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样就更有方向、更有目标去弥补自己所需的心理养分。


自我补给


我们小的时候一般是在父母的引导和操控下成长,对于很多事情你无能为力,但是成年后的你可以做出任何选择。你可以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可以想你所想的想法。成年后的你就可以有能力自己照顾好自己。你需要关爱,需要指导,需要安全感,你都可以自我补给。


懂得如何爱


爱与被爱是一个人从小到大都需要的养分,小时候你希望父母多爱你一点,希望你的朋友多爱你一点。反之他们也需要你的爱,成年后的你有能力爱自己,也有能力爱他人。为了弥补小时候缺失的心理养分,长大后你要懂得爱,要懂得善待自己。当发现自己累时就告诉自己慢下脚步休息一下再启航。当自己感情受挫时,可以静下心来告诉自己,爱自己更重要。收拾心情重新出发,便会遇到自己心中所属。


童年时缺失的心理养分,我们不要埋怨,也不要可惜,你要知道这就是一个人成长过程必经之路,成年后的你只要用心去经营、用爱去等待,你便会弥补曾经缺失的养分,这样你会得到更好的成长,得到更多的养分。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