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治国理政,总是有一套基本的制度、规范、原则

改革、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动力。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阅读材料,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发扬优秀文化。
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的竞争力。
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搭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平台促进文化发展。
⑤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重视打造特色品牌。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范围较大文化生活,设问指向不明确,山东文博会是一项文化活动,题目类型是措施类题目,促进中华文化范围较大,文化范围内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举措几乎都可以梳理归纳出来,即包括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根据题意信息深入挖掘和展示齐鲁优秀文化,说明应该立足于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挖掘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发扬优秀文化;题中强调创意山东,说明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竞争力;同时文博会是一个文化交流的活动,通过交流实现文化的发展;题中有力展示山东形象,体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地方行政管理,一直是中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图一,分封制;图二,郡县制。分封制之下的诸侯国长官由世袭产生,郡县的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命。(8分)
(2)原因: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历史事实;宋太祖以军人政变上台,担心敌方武将权力过大。(4分)
措施:“权”—任命文人担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检查地方长官;
“钱”—地方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赋税收入上交中央。
“兵”—各地精兵收归中央;将禁军的统兵权与调兵全分离;(8分)
(3)影响: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宋朝政权统一;地方贫弱,屡收周边政权入侵;造成宋代“三冗”现象,财政危机。(5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一中“齐韩赵魏秦”等诸侯国可以判断出是分封制度;图二中“济北郡”、“临淄郡”、“琅琊郡”等郡名可以判断出郡县制度。只要判断出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再加以对比就比较简单了。
(2)根据题干“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和所学,可以得出宋太祖“欲息天下之兵”的原因:一是唐末以来的地方割据现状,一是加强自己的统治。而第二小问的答案则是教材知识的再现了。
(3)材料“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可以看出地方势力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材料“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反映了加强中央集权后带来了很大弊端。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规定


(1)议会(或答:英国议会)(1分),限制国王的权利(或答:限制王权)(1分),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或答:确立君主立宪制)(1分);
(2)拿破仑(1分),打击欧洲封建势力,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两句写到其中的一句即可得分,答案要来自材料)(1分),《人权宣言》(1分);
(3)《国家工业复兴法》(1分),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或答: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分);
(4)1982年(1分),国家的根本大法(或答:国家法律的根本/核心)(1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写出其一即可得分(1分);
(5)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进步。/法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依法治国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从材料一来看是《权利法案》的颁布,是由英国议会颁布的,它以明确的条文约束国王的行为,限制国王的权利,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2)材料二的《法典》是由拿破仑颁布的,法典起到了打击欧洲封建势力,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作用。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延续了法国历史《人权宣言》的精神。
(3)从材料三看出是罗斯福新政,颁布的法律是《国家工业复兴法》,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材料四的法律是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直接维护初中生的法律有《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写出其一即可得分。
(5)综述以上材料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进步。/法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依法治国世界各国的立国根本,从历史角度看,依法治国经历了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也经历了很多的斗争,最终才确立起来的,建国以后我国坚持以法立国,不断的健全和完善法律,同时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共同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了文明富强的国家而努力奋斗。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图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


(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4分)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图片反映了清朝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和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从图片可以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然后再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相关史实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予以解读,进一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特点,例如中国的皇权至上,英国国王的统而不治、地位尊贵以及首相的民主政治。中英比较可从中英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

(24分)材料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

(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实干中总结治国经验,提高治国能力;
②生产活动(生产实践或者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在实干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发展;(或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③人们在实干中、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每点4分,共12分)
(2)①要深刻认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发展规律和其担当的历史责任。
②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肯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历史价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有坚定信念。
③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④学习和弘扬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点3分,共12分)


试题分析:
本题第一问要求根据材料一,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实干”的重要性。本题的题型为“意义类”的,材料限定为“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实干中总结治国经验,提高治国能力;“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这体现了生产活动(生产实践或者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在实干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发展;“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苦的劳动来创造”,唯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这体现了人们在实干中、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
本题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们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题的题型为“措施类”的,材料限定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深刻认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发展规律和其担当的历史责任。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肯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历史价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有坚定信念。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学习和弘扬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好本题,要本着历史到现实的逻辑,深刻认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并且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