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综合 > 正文

土壤诊断层与土壤发生层的差异

土壤发生学和土壤诊断再分类原则和具体方法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分类是认识自然事物的重要途径。一般的分类是通过对自然界各种事物 进行整理,使复杂无序的事物系统化,从而达到认识和区分客观世界,并进 一步掌握客观世界的目的。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连续不断的自然体。土壤分类是为了了解与认识各 种土壤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应用于土壤调查制图。土壤分类也是进行 土壤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土壤,交流有关土壤科学研究成果及转移地方性土 壤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依据。 土壤分类学是土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土壤学科上层建筑的范畴。 不同时期的土壤分类反映了当时土壤科学的发展水平。随着土壤科学的发 展,土壤分类也在迅速革新,因此评价土壤分类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随着 人类土壤知识的增

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系统分类的异同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遵循土壤发生学思想,在史密斯(G.D.Smith)领导下由美国农业部组织国内外许多土壤学家创立的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土壤分类。是一种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中国也有自己的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而普通的砂土、壤土、粘土分类只是土壤简单的依照土壤质地进行的分类,二者确实是两个独立的分类,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有14个土纲、39个亚纲、141个土类和595个亚类,普通的砂土、壤土、粘土分类最多再加上砂壤和粘壤几种类型。 总之美国土壤分类系统是一种科学、翔实的土壤分类方法,砂土壤土粘土只是对土壤质地一种简单的描述。

土壤发生学类和土壤诊断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多种分类制并存的原因何在

土壤发生与分类学 分类是认识自然事物的重要途径。一般的分类是通过对自然界各种事物 进行整理,使复杂无序的事物系统化,从而达到认识和区分客观世界,并进 一步掌握客观世界的目的。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连续不断的自然体。土壤分类是为了了解与认识各 种土壤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应用于土壤调查制图。土壤分类也是进行 土壤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土壤,交流有关土壤科学研究成果及转移地方性土 壤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依据。 土壤分类学是土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土壤学科上层建筑的范畴。 不同时期的土壤分类反映了当时土壤科学的发展水平。随着土壤科学的发 展,土壤分类也在迅速革新,因此评价土壤分类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随着

土壤分类系统与土壤系统分类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1、土壤分类系统是指土壤分类的科学体系。我国采用土类、土种为主的分段分类制,共分为土纲、上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等六级。

2、土壤系统分类系谱系式分类,共分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科和土系等分类单元,最中最高一级共分11个土纲。

二、分类不同

1、土壤分类系统:采用土类、土种为主的分段分类制,共分为土纲、上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等六级。

2、土壤系统分类:有机土、灰土、氧化土、变性土、干旱土、老成土、软土、淋溶土、始成土、新成土和火山灰土。

扩展资料

土壤分类的背景

美国农业部从1951年开始先后邀集1500多位国内外土壤学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60年公布以定量化为特征的美国第七次土壤分类草案,1975年正式出版《土壤系统分类》一书。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最大的特点是,建立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系统,增加了土壤温度、湿度等分类指标,引用了单个土体和集合土体的概念,确定了各级分类单元的明确指标,有一个明确的检索系统。

该分类中应用了有机表层、松软表层、暗色表层、淡色表层、人为表层和厚熟表层等6个诊断表层,以及粘粒淀积层、耕作淀积层、碱化层、暗色腐殖质淀积层、灰化淀积层、薄铁盘层、雏形层、氧化层、硬盘、脆盘、漂白层、钙积层。

石膏淀积层、石化钙积层、石化石膏淀积层、积盐层和含硫层等17个表下层。此外,还有一系列的诊断特性。土壤系统分类就是根据这些诊断层的有无,确定其在分类中的位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分类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系统分类

土壤形态与土壤剖面

土壤形态就是指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颜色、质地(即颗粒的粗细)、结构、坚实度、干湿度、孔隙状况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和层次分化情况等。土壤形态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它是内部过程的外在反映,是推断土壤形成过程、判断土壤所处发育阶段的依据。

土壤是气候、地形、生物、母质和时间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土壤形成过程的进行,原来相对均质的母质发生分异,形成不同的土壤发生层。上述基本成壤过程或它们的组合(混合过程除外),都形成一种相应的土层。如钙的淋溶与淀积将会形成钙积层,潜育化过程形成潜育层等。

图5.1 土壤发生层剖面Fig.5.1 Section of soilg enetic horizons

(据黄昌勇,2000)

土壤剖面是自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层或母岩的土壤垂直切面,在理想状态下,由腐殖质层(O层)、淋溶层(A层)、淀积层(B层)、母质层(C层)和母岩层(R层)组成(图5.1和表5.1)。其中,O 层是在矿质土表以下由分解的根系形成的土层,是一种矿质土层,有机质腐殖质化后以细颗粒形式分散于矿质颗粒中,其颜色比下伏土层暗、有机质含量也较高;A层为粘粒、铁和铝淋失而石英等抗风化的矿物颗粒相对增加的层次,它以较低的有机质含量和较淡的颜色而区别于其他土层,常与灰化过程有关,又被称为淋溶层或灰化漂白层;B层包括一个有硅质粘粒、铁、铝或腐殖质富集的沉积层(从其他层次如A 层中移入)或富集的暗、深红色三氧化物、二氧化物或硅酸盐粘土层,若土壤体积随土壤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可形成团粒状、块状或棱柱状结构体。一般意义的土壤,主要包括O 层、A层和B层构成的土体(solum),不包括母质层(C层)和母岩层(R 层)。在古土壤中,由于土壤层被侵蚀的现象比较普遍,而B层一般都能被很好地保存下来,所以,常常以B层特征作为古土壤类型识别的诊断层。不同的土壤发生层组合构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壤类型。

表5.1 土壤剖面结构简表 Table 5.1 A simple table showing the structure of soilp rofile

(据H.D.福斯,1984)

上述剖面次序是理想的土壤剖面,在实际的情况中,各层次可能发育不全或分化不清,这就取决于土壤形成的全过程了。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