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方法 > 正文

兰州大学黄建平教授有几个儿女?

黄建平的人物经历

1989.12-1990.11, 博士后研究,气候学,北京大学
1986.09-1988.12, 博士学位, 天气动力学,兰州大学
1984.09-1986.08, 硕士学位, 气象学,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1978.09-1982.07, 双学士学位, 大气探测学和天气动力学, 南京气象学院 2010.05 年至今,教育部半干旱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4年至今,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
2003.03至今,兰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08-2003.02,美国AS&M/NASA朗利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1996.11-2000.07,加拿大环境总署气象中心,研究员
1995.04-1996.10,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
1992.12-1995.03,美国德克萨斯州A&M大学,访问学者1990.12-1992.11,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副教授 [1] 2015年,被聘为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八届理事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 2015年,《Scientific Reports》编审委员会委员
[3] 2015年,《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编审委员会委员
[4] 2014年,中国气象学会聘为中国气象学学会第二十八届《气象学报》编审委员会常务委员
[5] 2011年,被聘为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七届理事会大气成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6] 2008年,中国科学院聘为《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辑委员会委员
[7]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聘为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候学委员会委员 担任以下杂志的审稿人:
Scientific Reports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Atmospher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Journal of Climate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大疫不过三年,何解?

就目前情况来说,新冠疫情依旧处于防控阶段,想要速战速决,迅速掐灭病毒传播途径,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民间俗语常常提及,“大疫不过三年”。具体意思指,即便是重型疫情,也能够在三年时间内彻底结束。 以黄建平教授(兰州大学)为首的医学团队,在某项期刊上做出评述文章,对当下新冠奥密克戎毒株流行趋势进行预测。 他们表示,新冠肺炎将有大概率在明年11月结束,相关评测依据就是全球疫情预测系统,它凝聚上百位科研院士心血,监测准确率高达90%。 黄建平教授团队也明确指出,预测不代表实际,毕竟未来有诸多变量因素,万一“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或许疫情还会继续延续下去。 医学界传出好消息:我国相关团队研制出新冠治疗药物,

2021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公布,你对哪位科学家有所了解?

我们都已经在网络上面关注到了关于中科院院士增选的初步候选人名单,而对于这样一个名名单也是惹到了许多人的讨论。他们认为这样的一个名单,也就是意味着中科院的院士的增进也会对于一些医院带来一些影响。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这样的一位候选人名单当中也是有三个兰州大学的科学家入选了,我们都了解到这样的一些科学家也是做出了很大的杰出贡献,所以才能够入选到中科院院士的一些候选人的名单当中。

黄建平教授贡献突出

那么就我个人而言的话,我对于黄建平教授的了解也是比较多的。因为他自己是从事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当中的一个研究,而且对于他自己的职位来说,也是一个创新中心的主任。所以我们会觉得他的确也是非常的不错的,他已经获得了四位院士的共同推荐,所以才能够去入选这一个名单,他长期的专注于重大的突破。

对于大家的意义也很重大

而且对于这样的一些优秀的学术来说,也是有着自己的研究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的确是将这样的一些科学领域当中的一些系统的观察和理论的研究实践报告都相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也让我们感觉在半干旱气候的一些综合的观察当中,取得了一些基础性非常强的一些理论知识。所以他的确是非常的适合去入选到我们国家的中心研究的地方,去进行下一步的深入研究的。

那么胡斌教授也是非常的不错的,的确也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研究,让自己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现在是从事着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那么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确在自己的一些研究方面也是有着自己卓越的成就,所以才能够得到这么多院士的推荐。

新冠全球消失时间

新冠全球消失时间是2023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1][2],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兰州大学科研团队研究氧循环有何见解?

8月26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大气科学学院院长黄建平教授及其科研团队近期在中国顶级期刊《Science Bulletin》在线发表题为《The global oxygen budget and its future projec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对氧循环进行了系统研究,填补了对氧循环认知的空白,开启了气候变化研究的新方向。

据悉,该研究量化了人类活动对全球氧气收支长期变化的影响,并对未来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预估。该研究指出:化石燃料燃烧是引起氧气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第三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术大会”近日在兰州大学召开。黄建平在会上介绍,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在科学界密切关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加对全球气候、生态系统的影响时,我们却忽视了大气中另一个主要成分——氧气的变化。

氧气作为地球大气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在全球生物化学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维持人类及多数生命体各项生理活动的第一需要,但由于其在大气中的巨大含量,氧气一直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黄建平表示,事实上,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的化石燃料燃烧、人口增长、过度放牧、城市扩张等人类活动大大增加了氧气的消耗量,这使得长期维持的氧气收支平衡被打破,氧气亏损正在增大。

该研究指出,化石燃料燃烧是引起氧气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耗氧总量每年已达39Gt,其中化石燃料燃烧每年约消耗25Gt的氧气(注:t是吨,G是10的九次方),但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氧气产量仅约17.8Gt,这造成大气中氧气含量正以每年约21.2Gt的速度降低,大气氧气浓度以每年约4ppm的速度下滑,是二氧化碳浓度上升速度的2倍左右。

黄建平及其研究团队认为,若不尽快采取措施,本世纪末大气中氧气将每年减少约100Gt(18ppm/y)。虽然目前氧气浓度的下降,尚未对人类健康造成显著威胁,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呼吸的空气正悄然间发生较大的变化,人类正在消耗地球几十亿年进化过程中所累积的氧气,这些变化终将威胁人类的生存,应当引起科学界高度重视,并尽快拟定应对方案。

该研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

来源:中国新闻网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