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

作为学生应当如何加强劳动教育

大学生怎样进行劳动教育

其实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校园里开展,大学生义务劳动,比如说去打扫自己的宿舍的卫生以及教室的卫生,还有学校的食堂卫生,这都是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

自我劳动服务:在校生值日;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有组织的打扫街道、敬老院打扫卫生等;生产劳动:参与简单的生产性体力劳动等;勤工俭学劳动,主要是大学生进行的节假日勤工俭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活动等。

劳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和意识,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和习惯;掌握简单必要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学会使用劳动工具的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劳动精神?

大学生培养劳动精神的方法:

一、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劳动实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校要加强对劳动的宣传力度,如校版报,宣传册,以前举报一些活动等等,让学生激发对劳动的热爱和动力。

三、要定期举报一定的活动或比赛,挑选出榜样,让大家引以为荣,积极学习,锻炼,形成合力。

四、学校一定要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积极选择各种劳动场地和劳动设备,在学生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五、树立劳动观念有很多种途径,只要长期经常下去,做好劳动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一定可以发展下去,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劳动观。

大学生该如何践行劳动美德?该如何弘扬劳动美德

大学生活不像高中生那样紧张,但松弛有度的大学生活往往是一个人静心学习、潜心提升自我的最好时光。因此,刚走进大学生活的同学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观,必须给自己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做个合理的长远规划。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我们要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当然,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不光要有智慧的头脑,还要有一个好身体,还要与时俱进。因此,当代最好的劳动者,要德才兼备,一专多能。

尊重劳动、倡导劳动、保护劳动,是社会主义先进性、优越性的显著标志和前提条件。在学校、文化馆等教育场所可以举行“劳模心、劳动美、中国梦”为主题的劳动服务仪式。

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开展以劳树德、以劳增智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让学生们懂得尊重劳动果实,传承“工匠精神”。

如今,全国上下是复工复产加速推进时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唯有依靠广大劳动者的付出与创造,才能实现奋斗目标,托起美好未来。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个体素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意识普遍淡薄,培养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非常必要。

1、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大学生一年当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上课,在家的时间寥寥无几。但是大学生在家的时候要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拖地、扔垃圾、擦桌子、洗碗筷、叠衣叠被整理房间、煮菜等。

2、在学校进行各种劳动实践活动

大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包括值日、大扫除、劳技课、社团等,这些劳动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劳动素养,对于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极大帮助。

3、参加志愿劳动服务

志愿劳动服务简单来说就是作为志愿者进行服务,大学生可以参加的志愿劳动服务有:到敬老院慰问和帮助老人、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打扫社区卫生、进行垃圾分类等。

4、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除了承担家务、在学校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参加志愿服务等之外,大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观念、劳动习惯是促进我们能够持续提升劳动素养的必备要素。



大学生应有的劳动素养:

1、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实际上,这类能力早在幼儿时期就应该慢慢培养起来。帮助父母打扫房间以及洗衣做饭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大学生发展其他劳动素养的前提。

2、服务于人的工作能力

不管大学生未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具备能够给他人提供服务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大学生达到自我供给的基础条件,离开父母的照顾,大学生需要用自己的手去创造经济财富,养活自己是活着的基本要素。

3、健康积极的劳动心态

在劳动素养中,包含着一项重要内容,即劳动心态。在日常工作中,健康积极的劳动心态必不可少。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客户热情真诚,这是劳动心态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必须培养一份健康积极的劳动心态。切记偷懒耍滑,逃避工作。

大学生劳动教育目标和措施是什么?

目标导向。促进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实际体验。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体验劳动感受,掌握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劳模报告会、劳动技能展演等,强化学生劳动自觉与责任感;

2、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室内装饰、学习帮扶等实践活动;

3、结合专业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活动,如打扫教学实验场所卫生、教学实验设备管理维护、寝室内务整理等;

4、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非营利性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5、组织学生参加与学校建设与管理等有关的执勤活动;

6、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

7、其他与劳动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

展开全文阅读